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择偶条件变迁的道德思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页
一、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对比研究第8-14页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的择偶条件及社会基础第9-12页
  1. 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的择偶条件第9-11页
  2. 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择偶的社会基础第11-12页
 (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变化和成因分析第12-14页
  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变化第12页
  2. 改革开放初期影响中国青年择偶条件变化的社会根源第12-14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变迁第14-23页
 (一) 1978年—1989年:中国青年择偶的理想化阶段第14-16页
 (二) 1990年—2000年:中国青年择偶的现实化阶段第16-20页
 (三) 2001年至今:中国青年择偶的多元化阶段第20-23页
三、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23-26页
 (一) 理想化:造成家庭生活与社会的脱节第23-24页
 (二) 现实化:过于关注物质追求第24-25页
 (三) 多元化:造成离婚率高第25-26页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择偶条件变迁的道德思考第26-35页
 (一) 正确的择偶观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第26-29页
  1. 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第27-28页
  2. 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28-29页
 (二) 坚持正确引导,使中国青年的择偶观健康发展第29-31页
  1.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第29页
  2. 必须加强对青年婚恋观的教育第29-30页
  3. 应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第30页
  4. 独生子女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第30页
  5. 应强化社会舆论的作用第30-31页
  6. 培养婚姻指导师对青年婚恋问题进行指导第31页
 (三) 中国青年择偶条件的发展趋势第31-35页
  1. 姐弟婚将大幅增多第32页
  2. "倒插门"现象可能流行第32页
  3. 女性的择偶条件更加现实化,男性将面临严峻的择偶形势第32-33页
  4. 青年在择偶时将越来越多元化第33-35页
结束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人口郊区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南为例
下一篇: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链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