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分类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语言学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图解分析法 | 第13页 |
·内容概述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当代建筑空间的相关认知 | 第15-21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内涵 | 第15-16页 |
·创造活力 | 第15页 |
·情感本质 | 第15-16页 |
·形态艺术 | 第16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新特征 | 第16-18页 |
·空间的哲学性 | 第16-17页 |
·个人意志的表达 | 第17页 |
·全新的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几种艺术倾向 | 第18-20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新现代主义倾向 | 第18-19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非线性倾向 | 第19页 |
·当代建筑空间的非理性倾向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当代建筑空间的新现代主义倾向 | 第21-36页 |
·艺术形式特征 | 第21-22页 |
·光美学 | 第21-22页 |
·纯净的几何形式 | 第22页 |
·空间语义 | 第22-28页 |
·实体语汇表意的不自足性 | 第23-24页 |
·光修辞 | 第24-28页 |
·空间句法 | 第28-34页 |
·抽象 | 第28-30页 |
·网格——秩序 | 第30-32页 |
·层状空间——逻辑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当代建筑空间的非线性倾向 | 第36-55页 |
·艺术形式特征 | 第36-39页 |
·自然美的实质 | 第37-38页 |
·分形艺术 | 第38-39页 |
·空间形式的模糊性 | 第39页 |
·空间语义 | 第39-42页 |
·语义的开放性 | 第39-40页 |
·多元指代与曲折转译 | 第40-42页 |
·外来系统的语义交换 | 第42页 |
·空间句法 | 第42-53页 |
·有序与无序的特定组合 | 第42-44页 |
·能指的修正 | 第44-47页 |
·无限可能的事件空间 | 第47-48页 |
·自相似的组织万式 | 第48-51页 |
·时间与空间的对话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当代建筑空间的非理性倾向 | 第55-70页 |
·艺术形式特征 | 第55-59页 |
·对现实感和理性思维的动摇 | 第56-57页 |
·超然的"反观" | 第57-58页 |
·梦幻式与异质性 | 第58-59页 |
·空间语义 | 第59-63页 |
·材料表意化 | 第59-61页 |
·矛盾修辞 | 第61页 |
·随机偶发 | 第61-63页 |
·空间句法 | 第63-68页 |
·裂解跳跃 | 第63-65页 |
·空间尺度的自主性 | 第65-66页 |
·怪诞的戏剧空间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9页 |
·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的两方面来源 | 第70-73页 |
·思想蕴含在艺术形式中的重要地位 | 第71-72页 |
·大自然始终是艺术形式发掘的源泉 | 第72-73页 |
·从语言学角度看当代建筑空间多元美学共同发展的可能性 | 第73-76页 |
·相同的语境——存在背景 | 第74页 |
·语义的客观性——共同发展的基础 | 第74-76页 |
·创作和评价空间艺术形式的基本态度 | 第76-78页 |
·建筑空间形式的时代精神 | 第76页 |
·艺术是一种境界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图片来源 | 第82-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