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 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的意义及方法第10-23页
 一、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的简短回顾第12-18页
 二、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的多维意义第18-20页
 三、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23页
第一章 梁漱溟历史哲学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第23-42页
 一、新式教育及新民思想的双重启蒙第23-27页
 二、学术理路上亦儒亦佛的内在根源第27-32页
 三、十年乡村建设运动的探索与实践第32-36页
 四、从《中国文化要义》到《人心与人生》第36-42页
第二章 追寻生命的历史本体论第42-56页
 一、生命本体论的历史考察第42-44页
 二、生活抽象化与生命本体化第44-48页
 三、生命→意欲→我:生命本体论的基本进路第48-52页
 四、生命本体论之扼要评析第52-56页
第三章 意欲冲动是历史文化的动力第56-74页
 一、意欲动力论的理论来源第56-58页
 二、意欲动力论的基本理路第58-70页
 三、意欲动力论的理论缺陷第70-74页
第四章 社会历史的三阶段发展观第74-83页
 一、三阶段论的基本内容第74-76页
 二、三阶段论的批判研究第76-79页
 三、三阶段论的形上思考第79-83页
第五章 文化的历史形态论第83-104页
 一、文化的义旨和中国文化形态的特征第83-94页
 二、梁漱溟与斯宾格勒、汤因比的文化形态论的比较研究第94-104页
第六章 伦理、宗教与社会结构第104-114页
 一、社会关系上的伦理本位第104-107页
 二、社会结构上的职业分途第107-110页
 三、“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第110-114页
第七章 天才、圣贤创造和决定历史文化的发展第114-127页
 一、天才决定文化发展的路向第114-118页
 二、伦理型社会的圣贤观第118-121页
 三、解决中国问题的知识分子论第121-124页
 四、天才史观的当下反思第124-127页
第八章 直觉的历史文化认识方式第127-141页
 一、直觉认识方法的理论来源第127-131页
 二、梁漱溟直觉认识论之要旨第131-138页
 三、对梁氏直觉认识论的评价第138-141页
结语 梁漱溟历史哲学的理论价值与局限第141-149页
 一、梁漱溟历史哲学的理论价值第141-146页
 二、梁漱溟历史哲学的理论局限第146-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研究
下一篇:徽州历史人物碑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