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锚支护基坑工程侧壁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页 |
·土压力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11-19页 |
·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理论研究 | 第11-18页 |
·非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研究 | 第18-19页 |
·本文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支护结构上土压力分布研究 | 第20-39页 |
·概论 | 第20-22页 |
·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 第22-24页 |
·经典土压力理论 | 第24-28页 |
·库仑土压力理论 | 第24-26页 |
·朗肯土压力理论 | 第26-28页 |
·经验土压力理论 | 第28-30页 |
·Terzaghi—Peck计算模式 | 第28-29页 |
·Tschebtarioff计算模式 | 第29-30页 |
·规范推荐的土压力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非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 | 第31-38页 |
·宰金珉模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土压力模型) | 第32-34页 |
·徐日庆模型(张吾渝、徐日庆似正弦函数模型) | 第34-35页 |
·陈页开模型(似指数函数模型) | 第35-37页 |
·卢国胜模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深层水平位移及土压力监测技术 | 第39-49页 |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 第39-44页 |
·测斜管及其埋设 | 第40页 |
·测斜原理 | 第40-41页 |
·深层水平位移测量方法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土压力监测技术 | 第44-48页 |
·土压力盒的分类 | 第44页 |
·土压力盒的标定 | 第44-45页 |
·土压力盒的埋置 | 第45-47页 |
·影响土压力盒示值的因素 | 第47-48页 |
·土压力的测量(振弦式测读仪)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及监测成果 | 第49-78页 |
·郑州市京沙快速通道第三标段工程概况 | 第49-53页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53-58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3-57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57-58页 |
·现场监测方案 | 第58-63页 |
·监测目的和依据 | 第58页 |
·监测内容及项目 | 第58-63页 |
·数据处理 | 第63-69页 |
·静止、主动和被动土压力计算 | 第63-67页 |
·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四种模型的计算说明 | 第67-69页 |
·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9-77页 |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结果 | 第69-72页 |
·土压力计算结果 | 第72-76页 |
·数据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土压力模型及监测方法分析 | 第78-91页 |
·土压力模型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主动土压力计算 | 第78-79页 |
·被动土压力计算 | 第79-80页 |
·土压力监测的误差分析 | 第80-86页 |
·土压力盒的标定误差 | 第80-83页 |
·土压力盒的埋设 | 第83-85页 |
·实测土压力值偏小的原因分析 | 第85-86页 |
·土压力设计建议 | 第86-90页 |
·实测土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 第86-87页 |
·实测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