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 ·区域中心城市的界定 | 第18-22页 |
| ·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发展条件 | 第18-19页 |
| ·区域中心城市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 ·区域的划分以及中心城市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城市科技竞争力内涵 | 第22-25页 |
| ·科技竞争力的含义与一般理论 | 第22-23页 |
| ·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含义 | 第23-25页 |
| ·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 ·主观赋权法 | 第25-26页 |
| ·客观赋值法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确立 | 第30-36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3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1-33页 |
| ·评价方法的确立 | 第33-35页 |
| ·投影寻踪分类方法的确立 | 第33页 |
| ·投影寻踪分类方法的步骤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区域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6-46页 |
| ·区域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 PPC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 ·样本数据的采集 | 第36页 |
| ·样本数据 PPC 处理 | 第36页 |
| ·区域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 | 第36-38页 |
| ·各中心城市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情况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 ·各个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劣势比较 | 第40-41页 |
| ·与现有研究结果比较分析 | 第41-42页 |
| ·各中心城市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42-45页 |
| ·各个区域经济实力排名与分类 | 第42页 |
| ·中心城市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发展对策建议 | 第46-54页 |
| ·加强宏观调控 | 第46-48页 |
| ·从技术引进转向技术创新 | 第46-47页 |
| ·切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 第47页 |
| ·全面推进政产学研结合 | 第47-48页 |
| ·鼓励国际合作 | 第48页 |
| ·全方位整合资金资源 | 第48-50页 |
| ·整合各个层次科技资源 | 第48-49页 |
| ·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管理 | 第49页 |
| ·鼓励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资金投入的主体 | 第49页 |
| ·完善投融资机制 | 第49-50页 |
| ·构筑科技人才竞争战略 | 第50-51页 |
| ·创新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 | 第50页 |
|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 | 第50-51页 |
| ·促进中心城市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 第51-53页 |
| ·倡导低碳城市建设技术 | 第52页 |
| ·促进环保科技研究一体化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