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产品责任的基本理论 | 第11-17页 |
·产品责任概述 | 第11-14页 |
·产品责任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产品责任的理论发展 | 第12-14页 |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4-17页 |
2、产品范围的界定 | 第17-27页 |
·产品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产品范围的比较研究 | 第18-19页 |
·我国产品范围的规定 | 第19-20页 |
·关于产品范围界定的思考 | 第20-25页 |
·初级农产品 | 第20-22页 |
·电 | 第22-24页 |
·智力产品 | 第24页 |
·服务 | 第24-25页 |
·宽泛的界定产品之范围 | 第25-27页 |
3、产品缺陷的界定 | 第27-37页 |
·缺陷的概述 | 第27-29页 |
·比较法上的规定 | 第27-28页 |
·我国规定及不同认识 | 第28-29页 |
·缺陷的认定标准 | 第29-31页 |
·缺陷的类型 | 第31-34页 |
·相关立法及学说 | 第31页 |
·缺陷的种类 | 第31-34页 |
·重构完善的缺陷认定体系 | 第34-37页 |
4、责任主体的界定 | 第37-48页 |
·比较法上的规定 | 第37-38页 |
·美国的规定 | 第37页 |
·欧盟的规定 | 第37-38页 |
·我国产品责任的主体及相关学说 | 第38-40页 |
·关于责任主体界定的思考 | 第40-46页 |
·最终生产者 | 第40页 |
·零部件生产者 | 第40-42页 |
·准生产者 | 第42-43页 |
·进口者 | 第43-44页 |
·运输者、仓储者 | 第44-45页 |
·销售者 | 第45-46页 |
·一个基本思路、两个判断标准——合理的界定产品责任主体 | 第46-48页 |
5、侵权法中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以41-47条为视角 | 第48-51页 |
·立法体制 | 第48-49页 |
·完善的具体建议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