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嗜热单孢菌角质酶的基因鉴定、高效表达及分子改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角质第12-13页
     ·角质的分布第12页
     ·角质的组成及结构第12页
     ·棉纤维中的角质第12-13页
   ·角质酶的性质及应用第13-17页
     ·角质酶的来源第13页
     ·角质酶的理化性质第13-16页
     ·角质酶的应用第16-17页
   ·角质酶的制备及分子改造第17-19页
     ·角质酶的基因及克隆表达第17-18页
     ·角质酶的分子改造第18-19页
     ·角质酶的生产第19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9-20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参考文献第20-26页
第二章 T. fusca 角质酶的分离纯化第26-37页
   ·引言第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菌株第26页
     ·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7页
     ·分析方法第27-28页
     ·T. fusca pNPB 水解酶的纯化第28页
     ·F. solani pisi 角质酶的纯化第28-29页
     ·角质的制备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T. fusca 角质酶的诱导制备第29页
     ·pNPB 水解酶的分离纯化第29-32页
     ·pNPB 水解酶角质水解能力研究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第三章 T. fusca角质酶基因的鉴定及克隆表达第37-56页
   ·引言第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菌株第37页
     ·试剂和仪器第37-38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8页
     ·分析方法第38页
     ·肽指纹图谱测序第38页
     ·N-端测序第38页
     ·总DNA 的提取第38-39页
     ·PCR 扩增目的基因第39页
     ·PCR 产物回收第39-40页
     ·载体连接第4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40-41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第41页
     ·定点突变方法第41-42页
     ·重组角质酶的纯化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4页
     ·肽指纹图谱鉴定T. fusca 角质酶基因第42-45页
     ·T. fusca 角质酶的N-端测序第45-46页
     ·Tfu_0882 和Tfu_0883 基因的克隆第46-48页
     ·Tfu_0882 和Tfu_0883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8-51页
     ·重组Tfu_0882 和Tfu_0883 的分离纯化第51-53页
     ·重组Tfu_0882 和Tfu_0883 角质水解能力研究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四章 重组T.fusca角质酶的高效分泌第56-67页
   ·引言第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菌株第56页
     ·试剂和仪器第56-57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57页
     ·分析方法第57页
     ·周质蛋白的释放第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重组Tfu_0883 的发酵过程研究第57-58页
     ·IPTG 诱导浓度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Tfu_0883 的影响第58-59页
     ·温度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Tfu_0883 的影响第59-60页
     ·甘氨酸对重组Tfu_0883 分泌的影响第60-62页
     ·表面活性剂对重组Tfu_0883 分泌的影响第62-63页
     ·两阶段温度控制对重组Tfu_0883 分泌的影响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五章 重组T.fusca角质酶酶学性质研究第67-82页
   ·引言第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7-70页
     ·角质酶第67页
     ·试剂与仪器第67-68页
     ·分析方法第68-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9页
     ·角质酶分子量的测定第70页
     ·重组角质酶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第70-71页
     ·重组角质酶的最适pH 及pH 稳定性第71-72页
     ·重组角质酶的底物特异性研究第72-74页
     ·重组角质酶的动力学分析第74-75页
     ·重组角质酶的油-水界面特性第75-76页
     ·金属离子对重组角质酶的影响第76-77页
     ·表面活性剂对重组角质酶的影响第77-79页
     ·重组角质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六章 T.fusca 角质酶的催化机理初探及分子改造第82-93页
   ·引言第82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菌株第82页
     ·试剂与仪器第82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82页
     ·分析方法第82页
     ·定点突变方法第82-83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第83页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83页
     ·抑制剂对角质酶的影响第83页
     ·角质酶的协同作用研究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1页
     ·重组T. fusca 角质酶的结构模拟第83-84页
     ·Tfu_0882 和Tfu_0883 催化角质水解机理初探第84-87页
     ·Tfu_0883 的分子改造第87-91页
   ·本章小结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结论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AD2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EGFR抑制剂C225联合奈达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