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论当代电影观众的“梦幻”心理需求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2页
 一、重要性第10页
 二、历史第10-11页
 三、现状第11-12页
第1章 受众问卷调查第12-18页
第2章 我国电影观众的梦幻心理需求第18-33页
   ·我国电影观众的观影心理表征第18-26页
     ·感官满足层第18-22页
     ·精神慰藉层第22-25页
     ·神志澄悟层第25-26页
   ·先入为主的“个体前置梦幻经验”第26-29页
     ·前置梦幻体验中的民族文化根源第27页
     ·前置梦幻体验中的时代社会心理因素第27-28页
     ·前置梦幻体验中的个体知识结构图式第28页
     ·前置梦幻体验中的个性气质特征第28-29页
     ·前置梦幻体验中的审美情趣和潜在愿望第29页
   ·电影之外的“反抗式读解”第29-33页
     ·看电影—梦幻体验的真与假第30-31页
     ·做自己—厘清电影的幻与实第31-33页
第3章 梦幻心理需求产生的根源第33-41页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梦幻心理需求第33-37页
     ·欲望仪式—梦幻心理生成机制的意识分析第33-35页
     ·醉酒当歌—梦幻心理生成机制的下意识分析第35-36页
     ·心灵之约—梦幻心理生成机制的无意识分析第36-37页
   ·电影本体心理学与影视幻境第37-41页
     ·“第一组镜头”的象征性第38-39页
     ·音乐和色彩突出主体的生存状况第39-41页
第4章 观影心理、反馈对电影市场的启示第41-50页
   ·重视电影观众心理的恒定量第41-47页
     ·满足观众的新鲜感是电影卖座的永动力第41-42页
     ·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是拢住观众的良方第42-43页
     ·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臆想的空间第43-44页
     ·身份认同—寻找与观众心灵的契合点第44页
     ·投射同化机制—诱使观众参与梦想的实现第44-47页
   ·重视反馈回的观众心理的可变量第47-50页
     ·反馈形式:票房、媒体文章、众议、调查第47-48页
     ·反馈的作用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希希电视剧成功的研究
下一篇:论技术支撑下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