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

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热解过程中几种气体产物析出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煤热解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煤热解过程及气体产物析出第12-14页
        1.2.2 煤热解加热方式第14-15页
        1.2.3 煤热解动力学第15-18页
    1.3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对煤热解影响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准东煤程序升温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第22-51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煤样制备第22-24页
        2.2.1 实验样品制备第22-23页
        2.2.2 煤样酸洗脱灰第23页
        2.2.3 煤样与添加剂的混合第23-24页
    2.3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24-26页
        2.3.1 实验装置第24-26页
        2.3.2 实验方法第26页
    2.4 热解动力学计算第26-29页
        2.4.1 TG数据动力学计算第26-28页
        2.4.2 DSC数据动力学计算第28-29页
    2.5 两种形态煤样的对比第29-31页
    2.6 添加剂自身热失重特性第31页
    2.7 TG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2.7.1 碳酸钠对准东煤程序升温热解的影响第31-34页
        2.7.2 氧化钙对准东煤程序升温热解的影响第34-36页
        2.7.3 碳酸钠与氧化钙混合物对准东煤程序升温热解的影响第36-38页
        2.7.4 不同添加剂对准东煤热解影响对比分析第38-41页
        2.7.5 动力学分析第41-43页
    2.8 TG-DSC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2.8.1 TG-DSC实验中碳酸钠的影响第44-45页
        2.8.2 TG-DSC实验中氧化钙的影响第45-46页
        2.8.3 TG-DSC实验中碳酸钠与氧化钙混合物的影响第46-47页
        2.8.4 TG-DSC实验结果动力学分析第47-49页
    2.9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准东煤等温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第51-64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装置第51-53页
    3.3 实验样品第53-54页
    3.4 实验方法第54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3.5.1 不同添加剂对等温热解实验气体产物产量影响第55-58页
        3.5.2 Na_2CO_3与Na_2CO_3+CaO添加剂对等温热解特性影响第58-59页
    3.6 等温热解动力学计算第59-63页
        3.6.1 热解模型及计算方法第59-62页
        3.6.2 动力学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2-63页
    3.7 本章结论第63-64页
第四章 化学平衡计算分析第64-74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计算流程与方法第64-66页
    4.3 计算结果第66-73页
        4.3.1 准东煤热解气体产物第66-67页
        4.3.2 添加剂以化合物形式输入(有载气)元素迁移第67-69页
        4.3.3 添加剂以元素形式输入(有载气)气体产物变化第69-71页
        4.3.4 添加剂以元素形式输入(无载气)结果分析第71-72页
        4.3.5 样品质量变化对气体产量的影响第72-73页
    4.4 本章结论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5-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德企业制造战略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临时初始密钥的密钥预分配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