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3页 |
·除虫菌素简介 | 第10页 |
·发现 | 第10页 |
·产生菌 | 第10页 |
·除虫菌素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化学结构 | 第10-11页 |
·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除虫菌素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除虫菌素的生物合成 | 第12-15页 |
·同位素标记法 | 第13-14页 |
·除虫菌素合成的阻断变株 | 第14-15页 |
·除虫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单组份之间的关系 | 第15页 |
·除虫菌素的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除虫菌素含量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薄层色谱法(TLC) | 第16页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D) | 第16-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衍生化检测法(HPLC-FLD) | 第17页 |
·液-质联用分析法(LC-MS) | 第17页 |
·免疫测定法 | 第17-18页 |
·免疫色谱法 | 第18页 |
·除虫菌素的衍生物 | 第18-19页 |
·除虫菌素的发酵工艺概况 | 第19页 |
·除虫菌素的国内外生产及市场情况 | 第19-21页 |
·除虫菌素的国内生产及市场情况 | 第19-21页 |
·除虫菌素的国外生产及市场情况 | 第21页 |
·此课题的立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立题背景 | 第21-22页 |
·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出发菌株 | 第23页 |
·标准品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5页 |
·前体液 | 第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纯化分离 | 第26-27页 |
·UV诱变方法 | 第27页 |
·诱变育种流程 | 第27页 |
·发酵培养基和待测发酵液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除虫菌素发酵液的萃取及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的计算 | 第28页 |
·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检测 | 第28页 |
·发酵液中氨基氮检测 | 第28-29页 |
·种子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29页 |
·种龄和发酵周期试验 | 第29页 |
·摇瓶通气量试验 | 第29页 |
·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29-30页 |
·发酵代谢曲线测定试验 | 第30页 |
·前体添加实验 | 第30页 |
·pH控制实验 | 第30-32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46页 |
·菌种选育 | 第32-34页 |
·出发菌株生产能力的确定 | 第32页 |
·UV诱变与自然分离 | 第32-34页 |
·发酵条件优化 | 第34-46页 |
·种子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34-36页 |
·种龄和发酵周期试验 | 第36-39页 |
·摇瓶通气量试验 | 第39页 |
·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 第39-40页 |
·发酵曲线测定试验 | 第40页 |
·前体添加实验 | 第40-45页 |
·pH控制实验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