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分析 | 第18-30页 |
·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 第18-19页 |
·公路与公路网的概念和特点 | 第19-20页 |
·公路实体与区域经济系统 | 第20-23页 |
·公路实体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20页 |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类型 | 第20-22页 |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 第22-23页 |
·公路建设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23-24页 |
·公路建设投资带来直接经济增长 | 第23页 |
·公路建设投资的时滞效应 | 第23-24页 |
·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 第24页 |
·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分析 | 第24-28页 |
·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分类 | 第24-25页 |
·直接拉动作用分析 | 第25-26页 |
·间接拉动作用分析 | 第26-28页 |
·区域经济发展对公路实体建设的影响 | 第28-29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公路实体的建设水平 | 第28页 |
·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公路实体建设 | 第28页 |
·区域发展政策对公路实体建设的影响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公路实体建设分析与评价 | 第30-50页 |
·经济发展与公路实体建设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公路实体建设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测算 | 第33-37页 |
·评价方法及步骤 | 第37-39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模型及原理 | 第38页 |
·用SPSS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38-39页 |
·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实体建设水平评价 | 第39-49页 |
·评价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 第42-43页 |
·评价指标特征值及初始载荷矩阵 | 第43-45页 |
·评价指标主成分关系式 | 第45-47页 |
·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四川省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 | 第50-62页 |
·研究方法及主要步骤 | 第50-53页 |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主要步骤 | 第51-53页 |
·公路实体与区域经济交互耦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8页 |
·公路实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55-56页 |
·区域经济对公路实体建设的影响 | 第56-57页 |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的交互耦合作用 | 第57-58页 |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公路实体建设与区域经济耦合度的时序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四川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 第62-68页 |
·发展策略 | 第62-64页 |
·树立“交通先行”观念 | 第62页 |
·国家扶持,东部帮扶,地方政府及民众支持 | 第62-63页 |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公路实体建设步伐 | 第63页 |
·规划远近结合,量力而行,适度超前 | 第63页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63-64页 |
·发展措施 | 第64-67页 |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 第64页 |
·做好四川公路实体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 | 第64页 |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资金 | 第64-65页 |
·创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公路网 | 第65-66页 |
·积极培育公路实体建设市场体系 | 第66页 |
·依靠科学技术建设发达的公路系统 | 第66页 |
·抓好交通人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