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罪刑相适应的一般叙说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发展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确立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一、 报应主义学说 | 第15-17页 |
二、 规范功利主义学说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刑罚个别化的一般叙说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刑罚个别化的产生与演进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刑罚个别化原则的确立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刑罚个别化的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一、 行为功利主义 | 第22-25页 |
二、 人身危险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的冲突与统一 | 第26-45页 |
第一节 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的冲突 | 第26-31页 |
一、 已然之罪与未然之罪 | 第27-28页 |
二、 报应与预防 | 第28-29页 |
三、 公正与效率 | 第29-30页 |
四、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 第31-35页 |
一、 报应刑与预防刑的折中 | 第31-32页 |
二、 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协调 | 第32-33页 |
三、 立足于客观主义的融合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对国外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制度的评价 | 第35-37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 | 第35-36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 | 第36-37页 |
第四节 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在我国的现状 | 第37-39页 |
一、 全盘否定论 | 第37-38页 |
二、 肯定论 | 第38页 |
三、 并存论 | 第38-39页 |
四、 包容论 | 第39页 |
第五节 罪刑相适应与刑罚个别化统一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9-45页 |
结语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