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靶向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一、纳米药物载体 | 第11-24页 |
1. 概述 | 第11页 |
2. 特点 | 第11-12页 |
3. 类型及制备方法 | 第12-21页 |
4. 应用 | 第21-24页 |
二、药物载体的骨及骨髓靶向性研究 | 第24-33页 |
1. 生理学依据 | 第24-25页 |
2. 骨及骨髓靶向给药途径 | 第25-33页 |
3. 结语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一章 12-DMTPA的合成及产物验证 | 第37-4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材料 | 第37页 |
2. 操作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合成反应 | 第38页 |
·反应条件 | 第38-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页 |
4. 产物验证 | 第39-41页 |
·熔点测定 | 第39页 |
·红外光谱 | 第39-40页 |
·核磁共振氢谱 | 第40-41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7. 附录 | 第43-45页 |
第二章 芘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5-56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材料 | 第45页 |
2. 操作方法 | 第45-48页 |
·PY的基本性质 | 第45-46页 |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46-47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47-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48-51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51-53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6. 附录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及基本理化性质 | 第56-7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56页 |
·仪器 | 第56页 |
·材料 | 第56页 |
2. 操作方法 | 第56-60页 |
·UL制备方法 | 第56-58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8-59页 |
·靶向物质用量 | 第59页 |
·UL理化性质 | 第59-6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0-66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60-63页 |
·靶头用量 | 第63-64页 |
·UL处方工艺 | 第64页 |
·UL理化性质 | 第64-6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6. 附录 | 第67-72页 |
第四章 柔性纳米脂质体冷冻干燥工艺 | 第72-86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72页 |
·仪器 | 第72页 |
·材料 | 第72页 |
2. 操作方法 | 第72-75页 |
·UL的制备 | 第72页 |
·冻干保护剂的选择 | 第72-73页 |
·冷冻干燥及再次复溶 | 第73页 |
·冻干制剂评价 | 第73-74页 |
·配体修饰UL的冻干保护效果 | 第74页 |
·冻干粉末稳定性初步考察 | 第74-7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5-83页 |
·冻干保护剂 | 第75-77页 |
·冻干保护效果 | 第77-82页 |
·冻干粉末稳定性初步考察 | 第82-83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8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
6. 附录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柔性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6-101页 |
1. 仪器、材料与动物 | 第86页 |
·仪器 | 第86页 |
·材料 | 第86页 |
·实验动物 | 第86页 |
2. 操作方法 | 第86-89页 |
·给药制剂制备 | 第86页 |
·溶血实验和异常毒性实验 | 第86-87页 |
·血浆样品中PY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87-89页 |
·动物实验 | 第8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9-99页 |
·溶血实验和异常毒性实验 | 第89-90页 |
·血浆样品中PY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90-92页 |
·药时曲线 | 第92-95页 |
·药动学数据处理 | 第95-9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99-10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柔性纳米脂质体的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第101-124页 |
1. 仪器、材料与实验动物 | 第101页 |
·仪器 | 第101页 |
·材料 | 第101页 |
·实验动物 | 第101页 |
2. 操作方法 | 第101-105页 |
·组织样品中PY的检测 | 第101-103页 |
·组织分布 | 第103-104页 |
·靶向机制初探 | 第104-10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5-117页 |
·组织样品中PY的检测 | 第105-112页 |
·各组织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 | 第112页 |
·靶向性评价 | 第112-116页 |
·靶向机制初探 | 第116-11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117-119页 |
5.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6. 附录 | 第120-124页 |
总结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历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