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 ·杨树溃疡病抗病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发病规律 | 第13页 |
| ·致病机理 | 第13-14页 |
| ·抗病机制 | 第14页 |
| ·溃疡病抗病育种研究 | 第14-15页 |
| ·杨树烂皮病抗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病原菌研究 | 第15页 |
| ·致病原因 | 第15-16页 |
| ·烂皮病的防治方法及抗病育种研究 | 第16页 |
| ·杨树叶锈病抗病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杨树锈病病原菌研究 | 第17-18页 |
| ·抗锈病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研究 | 第18-21页 |
| ·抗锈病育种研究 | 第21-22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2 PtDRG01 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 第2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 ·基因与质粒 | 第25页 |
| ·PtDRG01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8页 |
| ·筛选PtDRG01 基因诱导表达最佳条件 | 第28-29页 |
| ·表达蛋白性质分析 | 第29-30页 |
| ·SDS-PAGE 电泳检测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PtDRG01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子鉴定 | 第30-31页 |
| ·PtDRG01 基因表达蛋白最佳诱导条件的筛选 | 第31-32页 |
| ·融合蛋白表达特性分析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原核表达载体pGEX-KG 的选择 | 第33-34页 |
| ·PtDRG01 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3 PtDRG01 蛋白的生化功能分析 | 第36-4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 ·PtDRG01 蛋白的提取 | 第36页 |
| ·PtDRG01 蛋白的纯化 | 第36-37页 |
| ·PtDRG01 蛋白的生化特性分析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菌体破碎、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 ·表达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 第38页 |
| ·表达蛋白的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0页 |
| ·菌体破碎及浓度测定 | 第39页 |
| ·转化外源基因对菌株影响 | 第39-40页 |
| ·ATPase 酶活测定方法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4 PtDRG01 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 第41-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 ·高效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选择压的确定 | 第41-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卡那霉素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及临界浓度确定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页 |
| ·影响毛白杨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因素 | 第45页 |
| ·环境抗生素浓度对转化筛选的影响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5 基因枪介导遗传转化及对转基因无性系分子检测 | 第47-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 ·重组子的准备 | 第47-48页 |
| ·叶片受体材料的准备 | 第48页 |
| ·基因枪转化流程 | 第48-49页 |
| ·转基因无性系的筛选及扩繁 | 第49页 |
| ·转基因无性系的分子检测 | 第49-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 ·基因枪轰击参数对转化频率的影响 | 第52页 |
| ·转化后的选择培养 | 第52-53页 |
| ·转基因再生无性系的获得 | 第53-54页 |
| ·分子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RNAi 技术 | 第55页 |
| ·基因枪转化受体材料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对转基因无性系的筛选 | 第56页 |
| ·转基因分子检测手段的选择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PtDRG01 基因原核表达研究 | 第57页 |
| ·PtDRG01 蛋白功能研究 | 第57页 |
| ·PtDRG01 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 第57页 |
| ·研究建议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67页 |
| 导师简介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