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乐治”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乐治"的概念与题解 | 第7-9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9-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思路 | 第12-13页 |
四、本文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唐代的乐治理念 | 第14-33页 |
第一节 唐代诏敕与乐治理念 | 第15-20页 |
一、《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体现的乐治理念 | 第16-19页 |
二、《禁断女乐诏》的考察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唐代乐治理念的实施 | 第20-33页 |
一、显示帝王功德 | 第20-21页 |
二、和君臣 | 第21-24页 |
三、明等级 | 第24-25页 |
四、教化人心 | 第25-29页 |
1、乐治的教化功能 | 第25-27页 |
2、乐治与乐曲制作的关系 | 第27-29页 |
3、乐治与官员的考评 | 第29页 |
五、分上下 | 第29-30页 |
六、化四夷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唐代乐治政策与政治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唐代乐制变化与政治 | 第33-40页 |
一、唐代帝王遗诏中的国丧禁乐变革 | 第33-39页 |
1、政局变化的产物 | 第34-37页 |
2、民间用乐成风的影响 | 第37-39页 |
二、唐代中后期的忌日禁乐的加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文宗遗诏》撤仙韶院与政治的关系 | 第40-46页 |
一、《文宗遗诏》与遣散仙韶乐官的关系 | 第41-44页 |
二、仙韶乐人与立储之争 | 第44-46页 |
余论 | 第46-47页 |
参引文献 | 第47-49页 |
参引论文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