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第2章 文献述评 | 第9-14页 |
·相关的基础性理论 | 第9-12页 |
·职业生涯理论 | 第9页 |
·职业发展理论 | 第9-10页 |
·职业锚理论 | 第10页 |
·职业自我概念 | 第10-11页 |
·归因理论 | 第11-12页 |
·职业期望理论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 第12页 |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 | 第12-13页 |
·本论文主要关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3章 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对象与抽样 | 第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抽样方法 | 第14页 |
·调查研究结果 | 第14-16页 |
·性别分布 | 第15页 |
·成长环境分布 | 第15页 |
·家庭经济状况分布 | 第15页 |
·专业类别分布 | 第15-16页 |
·研究假设 | 第16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16-17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16页 |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16-17页 |
·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17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第4章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现状分析 | 第18-24页 |
·对薪酬的期望现状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不同性别的比较分析 | 第18页 |
·不同成长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19页 |
·不同专业类别的比较分析 | 第19页 |
·对单位性质的期望现状比较分析 | 第19-22页 |
·不同性别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不同成长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20页 |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不同专业类别的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对单位所在地域的期望现状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不同性别的比较分析 | 第22页 |
·不同成长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22页 |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专业类别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第5章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不同性别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页 |
·不同成长环境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页 |
·不同专业类别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页 |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 第25-28页 |
·宏观因素的影响 | 第26页 |
·学校教育教学及专业设置的影响 | 第26页 |
·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方式和用工制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6章 调整大学生求职预期的对策 | 第28-33页 |
·充分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加强政策引导 | 第28-29页 |
·充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 第28页 |
·加强对高等教育各环节的指导和服务 | 第28页 |
·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 | 第28-29页 |
·改革和发展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 | 第29页 |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 第29-33页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29页 |
·调整职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 第29-30页 |
·重视职业测评和心理咨询工作 | 第30-31页 |
·加强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 第31页 |
·拓展就业市场,促进充分就业 | 第31-3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3-35页 |
·研究结论 | 第33-34页 |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34-35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34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