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时尚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 第16-34页 |
·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概述 | 第16-21页 |
·时尚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模式及特征 | 第18-21页 |
·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国内外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 第22-25页 |
·关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 第25-26页 |
·时尚创意产业集群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产业集群成因国内外学者综述 | 第26-28页 |
·时尚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28-30页 |
·时尚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以大学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 第34-43页 |
·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34-36页 |
·台湾新竹产学研创新模式研究 | 第36-38页 |
·同济大学周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 第38-39页 |
·国内外以大学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 | 第39-40页 |
·大学周边产业集群养成理论 | 第40-43页 |
第4章 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要素分析 | 第43-61页 |
·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条件 | 第43-47页 |
·开放型的经济模式提供产业发展空间 | 第43-45页 |
·经济转型凸显时尚创意产业的经济学意义 | 第45-47页 |
·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政府的需求分析 | 第47-50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东华大学具备要素分析 | 第50-55页 |
·人才及强势学科的支撑 | 第50-52页 |
·校内时尚创意资源的不断发展 | 第52-53页 |
·学科国际合作下时尚信息的前沿性 | 第53-55页 |
·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 | 第55页 |
·环东华大学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55-58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必要性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步设想 | 第61-76页 |
·环东华时尚产业创意集群的主导产业集聚 | 第63-66页 |
·吸引国内外成熟时尚创意企业总部入驻 | 第64-65页 |
·引导、孵化学生自主创业型企业 | 第65页 |
·设计师工作室的进驻引导时尚创意研发 | 第65-66页 |
·打造时尚交易、营销的平台 | 第66页 |
·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 | 第66-68页 |
·时尚创意传媒的聚集 | 第66-67页 |
·时尚创意教育、培训产业集聚 | 第67页 |
·时尚创意研究、咨询、策划产业集聚 | 第67-68页 |
·后续产业链的运作 | 第68-69页 |
·时尚创意发布活动的运作创造时尚氛围 | 第68页 |
·表演工作坊、开放式的参观旅游以拉动经济需求 | 第68-69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步规划 | 第69-74页 |
·加快建设环东华时尚创意核心区 | 第70-72页 |
·周边园区业态调整和提升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6-82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76-77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 第77-81页 |
·明确在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东华大学所扮演的角色 | 第77页 |
·长宁区及政府的协助作用 | 第77-79页 |
·重视基础建设 | 第79页 |
·培养、引进人才,重视培养 | 第79页 |
·促成环东华时尚创意企业协会的成立 | 第79-80页 |
·加强服务意识 | 第80页 |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2-85页 |
·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观点与结论 | 第82-83页 |
·论文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