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7页
     ·论文写作的背景第14-16页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7-27页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第17-23页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第23-26页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述第26-27页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7-30页
     ·论文的总体思路第27-30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30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0-32页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综述第32-51页
   ·技术创新理论第32-38页
     ·技术创新的内涵第32-33页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第33-35页
     ·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第35-37页
     ·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第37-38页
   ·R&D绩效测度理论第38-43页
     ·R&D绩效测度的含义第38页
     ·R&D绩效测度的准则第38-41页
     ·R&D绩效测度的指标第41-42页
     ·R&D绩效测度的方法第42-43页
   ·R&D绩效评价理论第43-50页
     ·R&D绩效评价的界定第43-44页
     ·R&D绩效评价的分类第44-47页
     ·R&D绩效评价的标准第47-49页
     ·R&D绩效评价的功能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现状分析第51-78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内涵、特征和决策第51-56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界定第51-53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特征第53-54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决策第54-56页
   ·我国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现状分析第56-66页
     ·我国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基本情况第57-63页
     ·我国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国际比较第63-66页
   ·我国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6-71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核心力不足第66-68页
     ·企业对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支持不足第68-69页
     ·政府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扶持不足第69-71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存在的问题第71-77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1-73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78-104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原则和步骤第78-82页
     ·R&D绩效测度的原则第78-79页
     ·R&D绩效测度的步骤第79-82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的内容体系第82-88页
     ·R&D绩效评价的两维标准第82-84页
     ·R&D效率的界定和评价内容第84-86页
     ·R&D效力的界定和评价内容第86-88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88-90页
     ·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88-89页
     ·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第89-90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0-94页
     ·R&D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90-92页
     ·R&D效力评价指标体系第92-94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指标的含义及度量第94-103页
     ·R&D效率评价指标的含义及度量第94-97页
     ·R&D效力评价指标的含义及度量第97-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5章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与R&D效力的关联耦合研究第104-118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的提出第104-106页
     ·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耦合提出的原因第104-106页
     ·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耦合研究的功能第106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方法第106-110页
     ·基于ISM的关联耦合研究方法第106-107页
     ·基于ISM方法关联研究的步骤第107-110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模型第110-115页
     ·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耦合概念模型第110-113页
     ·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耦合作用分析第113-115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与R&D效力关联假设第115-117页
     ·R&D效力内部维度标准关联假设第115页
     ·R&D效率与R&D效力的关联假设第115-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6章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118-149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方法基础第118-130页
     ·R&D效率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理论基础第118-125页
     ·R&D效力评价的未确知数学理论与方法基础第125-130页
   ·基于两阶段-DEA的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评价模型第130-134页
     ·研究方法的提出第130-131页
     ·两阶段-DEA的R&D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机理第131页
     ·两阶段-DEA的R&D效率评价模型的计算方法第131-134页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项目R&D效率变动评价模型第134-143页
     ·研究方法的提出第134-135页
     ·Malmquist指数评价原理及非参数方法第135-139页
     ·基于等产量线 R&D技术变动预测模型构建第139-143页
   ·基于不完全信息未确知测度的项目R&D效力评价模型第143-148页
     ·R&D效力评价不确定结论合成模型构建第143-145页
     ·R&D效力的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145-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实证分析第149-181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指标数据收集与检验第149-155页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第149-151页
     ·样本数据的分析检验第151-153页
     ·描述性统计及预处理第153-155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测评结果分析第155-162页
     ·R&D效率测评结果比较分析第155-157页
     ·R&D效率测评结果聚类分析第157-159页
     ·R&D整合效率测评结果分析第159-161页
     ·R&D效率提升改进方向分析第161-162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变动测评结果分析第162-171页
     ·R&D效率变动总体分析第164-165页
     ·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第165-167页
     ·R&D技术变动预测分析第167-169页
     ·R&D效率变动影响分析第169-171页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力测评结果分析第171-178页
     ·R&D效力的单指标未确知评价第171-174页
     ·R&D效力属性层指标权重确定第174页
     ·R&D效力的多指标未确知评价第174-175页
     ·R&D效力评价结果汇总与分析第175-178页
   ·R&D效率、R&D效率变动与R&D效力关联检验结果分析第178-180页
   ·本章小结第180-181页
第8章 提高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的对策第181-200页
   ·提高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核心力第181-186页
     ·提高项目R&D团队的交流协作能力第181-183页
     ·建立有效的项目R&D学习互动机制第183-184页
     ·提高项目R&D知识创造和积累能力第184-186页
   ·提高企业对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支持力第186-192页
     ·完善企业对项目R&D的激励机制第186-188页
     ·提高企业项目R&D投、融资效率第188-189页
     ·完善技术创新项目R&D运行机制第189-192页
   ·提高政府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扶持力第192-199页
     ·完善政府对项目R&D的激励机制第192-195页
     ·强化政府对项目R&D的服务体系第195-197页
     ·建立政府对项目R&D的保障机制第197-199页
   ·本章小结第199-200页
结论第200-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2-224页
致谢第224-226页
附录第226-237页
 附录A: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评问卷调查第226-229页
 附录B: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实施企业调查明细第229-233页
 附录C: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变动评价结果第233-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WiMAX的切换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面向远程抄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