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页 |
| ·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根系分级 | 第8-9页 |
| ·根系形态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根系构型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本研究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12-13页 |
| 2 研究地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 ·树种选取 | 第13-14页 |
| ·取样方法 | 第14页 |
| ·根系分级处理 | 第14-15页 |
| ·根系各指标的测定 | 第15-1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6-17页 |
| 3 根系统的自相似性 | 第17-25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各级别根序的形态数据(直径、单个根长) | 第17页 |
| ·各树种根序的分枝比 | 第17页 |
| ·各树种各级根序的总横截面积 | 第17页 |
| ·结果 | 第17-20页 |
| ·红皮云杉、红松、糠椴、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根序的分枝比 | 第17-18页 |
| ·红皮云杉、红松、糠椴、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各级根序的总横截面积 | 第18页 |
| ·红皮云杉、红松、糠椴、兴安落叶松和水曲柳各级根序的平均根长 | 第18-20页 |
| ·讨论 | 第20-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4 不同树种根系统的特征性差异 | 第25-37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各级别根序的形态数据(直径、单个根长、比根长) | 第26页 |
| ·各级别根序的构型数据(分枝比、节间长度、分枝密度) | 第26页 |
| ·各级根序生物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 ·结果 | 第26-32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直径的差异 | 第26-27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平均长度的差异 | 第27-28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比根长的差异 | 第28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分枝比的差异 | 第28-30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节间长度的差异 | 第30-31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分枝密度的差异 | 第31页 |
| ·红皮云杉、红松、兴安落叶松、糠椴和水曲柳根系统总生物量的差异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6页 |
| ·林木根系统的形态特征 | 第32-35页 |
| ·林木根系统的构型特征 | 第35-36页 |
| ·林木根系统生物量的差异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5 根系结构特征与其在根系统上位置的关系 | 第37-46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 ·各级别根序的形态数据(直径、单个根长、比根长) | 第38页 |
| ·各级别根序的构型数据(分枝比、节间长度、分枝密度) | 第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结果 | 第38-44页 |
| ·5个树种根系形态特征与根序的关系 | 第38页 |
| ·5个树种根系构型特征与根序的关系 | 第38-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