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前48区块储层评价及储量预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第一章 构造精细解释第12-15页
   ·解释方法及技术第12-13页
     ·精细层位标定技术第12页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第12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第12-13页
   ·构造解释成果第13-15页
第二章 储层评价第15-21页
   ·地层发育第15页
   ·砂组划分第15-17页
     ·砂组划分方法第15-16页
     ·泉四段砂组划分方案第16页
     ·各砂组储层分布第16-17页
   ·储层特征第17-21页
     ·储层矿物学特征第17页
     ·储层填隙物特征第17-18页
     ·储层砂岩结构特征第18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18-19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19-20页
     ·储层敏感性特征第20-21页
第三章 储层沉积微相分析第21-27页
   ·沉积微相划分原则第21-22页
     ·分支河道砂沉积微相第21页
     ·分流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第21-22页
     ·支流间湾沉积微相第22页
   ·各小层沉积微相第22-27页
第四章 前48 开发区储量参数研究第27-33页
   ·有效厚度划分的标准第27-28页
     ·电性下限—电阻率值的确定第27页
     ·物性下限—孔隙度的确定第27-28页
     ·油层岩性下限的确定第28页
     ·参考自然电位,微电极曲线划分渗透层第28页
   ·储量参数的确定第28-31页
     ·有效厚度的确定第28-31页
     ·含油面积的确定第31页
     ·平均孔隙度第31页
     ·平均有效厚度第31页
     ·含油饱和度的确定第31页
     ·其他参数确定第31页
   ·储量计算第31-32页
   ·前48 区块储量计算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外围有利目标优选第33-41页
   ·已知油气成藏条件第33-34页
     ·油源条件第33页
     ·储集条件第33页
     ·圈闭条件第33-34页
     ·保存条件第34页
     ·生储盖配置条件第34页
   ·油气控制因素第34-38页
     ·构造控制油气成藏第34-35页
     ·输导体系控制油气成藏第35-37页
     ·地层微裂缝、储层延伸、断层走向控制油气成藏第37-38页
   ·有利目标优选第38-41页
     ·前55 区块第38-39页
     ·前48A 区块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详细摘要第46-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ARM的长大高速公路隧道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