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导言 | 第10-14页 |
(一) 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三) 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 拟解决问题 | 第12-13页 |
(五)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六)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何为"司法地方化" | 第14-16页 |
(一)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说 | 第14-15页 |
(二) 司法权因地制宜说 | 第15-16页 |
三、司法地方化双重解释的由来 | 第16-31页 |
(一) 司法地方化出现的历史原因 | 第16-19页 |
1、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大一统皇权至上的官本位思想 | 第16-17页 |
2、司法权因地制宜出现的历史原因——"无诉是求,调处息争"的后遗思想 | 第17-19页 |
(二) 司法地方化出现的现实原因 | 第19-31页 |
1、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出现的现实原因 | 第19-24页 |
2、司法权因地制宜出现的现实原因 | 第24-31页 |
四、司法地方化双重解释的关系 | 第31-35页 |
(一) 二者适用范围相同,但司法改革意义不同 | 第31-32页 |
(二) 二者制度起源相同,但社会价值不同 | 第32-35页 |
五、司法地方化的改革及对策 | 第35-44页 |
(一) 坚持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信力 | 第35-36页 |
(二) 提高司法机关独立办案能力,脱政从法,改革法院设置体系 | 第36-38页 |
(三) 司法机关经费支出列入国家预算,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 | 第38-39页 |
(四) 司法机关人事任免稳定化,建立法官职业保障制度 | 第39-40页 |
(五) 案件审理的工作载体新途径拓展,司法网络化的现实构想 | 第40-41页 |
(六) 提高司法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改进基层法院准入制度 | 第41-42页 |
(七) 基层司法"因地制宜",法官自由裁量权适当放宽 | 第42-44页 |
六、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