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生态屏障型乡镇的定义及其生态环境的特点 | 第10-11页 |
·生态屏障型乡镇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乡镇环境规划的内涵及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重要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特征及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特征及要达到的目的 | 第15页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2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16-18页 |
·环境容量 | 第16页 |
·环境承载力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 第18-19页 |
·可持续与发展是统一的 | 第19页 |
·乡镇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9-20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0-22页 |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生态屏障型乡镇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22-24页 |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22页 |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22-23页 |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 第23-24页 |
3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及规划方法 | 第24-34页 |
·乡镇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国外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 第24-25页 |
·国内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指标 | 第25-27页 |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27-31页 |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乡镇污染源评价分析 | 第29页 |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分析 | 第29-31页 |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31页 |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生态功能区划 | 第31-33页 |
·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 第31-33页 |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 | 第33页 |
·乡镇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4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的方案 | 第34-47页 |
·大气环境专题规划 | 第34-36页 |
·污染源布局合理性分析 | 第34-35页 |
·空气环境质量预测 | 第35页 |
·空气污染防治规划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水环境专题规划 | 第36-38页 |
·给排水合理性分析 | 第36-37页 |
·水环境质量预测 | 第37页 |
·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及规划可达性分析 | 第37-38页 |
·声环境专题规划 | 第38-41页 |
·噪声污染源预测 | 第38-40页 |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 第40-41页 |
·废弃物处理专项规划 | 第41-42页 |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情况分析 | 第41页 |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及环境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固体废物处置规划 | 第42页 |
·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 第42-47页 |
·应用“3S”技术对乡镇进行生态规划 | 第42-43页 |
·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43-44页 |
·生态旅游规划 | 第44-47页 |
5 生态屏障型乡镇环境规划实例 | 第47-60页 |
·渤海镇环境规划总则 | 第47页 |
·渤海镇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47-53页 |
·自然概况 | 第47-48页 |
·社会经济发展概括 | 第48-50页 |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 第50-52页 |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52-53页 |
·渤海镇环境功能区划 | 第53-55页 |
·渤海镇水环境专题规划 | 第55-57页 |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55页 |
·水环境规划目标 | 第55页 |
·水环境规划方案 | 第55-57页 |
·渤海镇大气环境专题规划 | 第57-58页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57页 |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 第57页 |
·大气环境规划方案 | 第57-58页 |
·渤海镇声环境专题规划 | 第58页 |
·渤海镇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 第58-59页 |
·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 第59-60页 |
·生态建设目标 | 第59页 |
·规划方案 | 第59-60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创新点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A | 第63-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