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蜈蚣抗肿瘤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15-37页 |
1. 试剂与器材 | 第15页 |
·药材 | 第15页 |
·细胞株 | 第15页 |
·试剂 | 第15页 |
·仪器 | 第1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5-34页 |
·活性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15-17页 |
·总蛋白的提取 | 第16页 |
·细胞敏感性筛选 | 第16页 |
·结果与结论 | 第16-17页 |
·(NH_4)_2SO_4分级沉淀 | 第17-19页 |
·实验步骤 | 第17-18页 |
·结果与结论 | 第18-19页 |
·凝胶过滤层析 | 第19-22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19-20页 |
·Sephadex G-25 凝胶过滤层析洗脱峰的体外抑瘤活性检测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22-30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22-24页 |
·Q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最佳吸附pH的确定 | 第24-25页 |
·分析层析:NaCl梯度洗脱 | 第25-26页 |
·制备层析:NaCl阶段洗脱 | 第26页 |
·洗脱峰体外抑瘤活性检测 | 第26-27页 |
·SDS-PAGE电泳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Sephadex G-200 凝胶过滤层析 | 第30-32页 |
·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结论 | 第30-32页 |
·SDS-PAGE电泳,分析各纯化步骤活性蛋白质的组成 | 第32-34页 |
·配制试剂 | 第32页 |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二章 蜈蚣抗肿瘤蛋白组分的细胞药理研究 | 第37-54页 |
1. 试剂与器材 | 第37-39页 |
·细胞株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7-38页 |
·仪器与器材 | 第38-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细胞培养 | 第39页 |
·细胞计数 | 第39页 |
·蜈蚣蛋白组分CGI的制备 | 第39页 |
·MTT比色 | 第39页 |
·CGI对肿瘤细胞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 第39-40页 |
·Giemsa染色 | 第39-40页 |
·AO/EB双染色 | 第40页 |
·AO荧光染色 | 第40页 |
·凋亡细胞DNA片断分析 | 第40-41页 |
·试剂盒试剂组成 | 第40-41页 |
·实验步骤 | 第41页 |
·乳酸脱氢酶漏出率的检测 | 第41-43页 |
·细胞的培养与加药 | 第41-4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细胞漏出LDH的测定 | 第42-43页 |
·细胞内LDH的测定 | 第43页 |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3页 |
·细胞的培养与加药 | 第4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3页 |
3. 统计方法 | 第43-4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4-52页 |
·MTT比色法结果 | 第44-45页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45-48页 |
·Giemsa染色结果 | 第45-46页 |
·AO/EB染色结果 | 第46-47页 |
·AO染色结果 | 第47-48页 |
·凋亡细胞DNA片断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测定结果 | 第49-50页 |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本研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探讨与展望 | 第54-57页 |
1. 本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54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54页 |
·Sephadex G-200 凝胶过滤层析 | 第54页 |
·抗肿瘤机制初探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54页 |
2. 解决方案探讨 | 第54-55页 |
·分离纯化方面 | 第54-55页 |
·抗肿瘤机制方面 | 第55页 |
3. 展望 | 第55-57页 |
·蜈蚣抗肿瘤蛋白进一步分离纯化 | 第55页 |
·蜈蚣抗肿瘤蛋白的毒性及作用特异性研究 | 第55页 |
·蜈蚣抗肿瘤蛋白的分子药理研究 | 第55页 |
·蜈蚣蛋白的其它生物活性的挖掘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图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