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 (一) “泸州遗赠案”所凸显出来的公序良俗原则与私人自治的关系问题 | 第9-11页 |
| ⒈“泸州遗赠案” | 第9-10页 |
| ⒉此案所凸显出来的公序良俗原则与私人自治的关系问题 | 第10-11页 |
| (二) 消费者领域内公序良俗原则对于私人自治的作用问题 | 第11-13页 |
| ⒈案件基本情况 | 第11-12页 |
| ⒉此案中显现出的公序良俗对于私人自治的作用问题 | 第12-13页 |
| (三) 问题的共同所在 | 第13-15页 |
| 二、私人自治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有关理论 | 第15-29页 |
| (一) 私人自治原则的确立及其含义 | 第15-22页 |
| ⒈私人自治原则的确立 | 第15-18页 |
| ⒉私人自治的含义 | 第18-22页 |
| (二) 大陆法系的三种公序良俗理论及对我国公序良俗制度构建中采用“公共秩序”概念的建议 | 第22-29页 |
| ⒈大陆法系的三种公序良俗理论 | 第22-27页 |
| ⒉我国公序良俗制度的构建中,采用“公共秩序”概念更为适宜 | 第27-29页 |
| 三、以两者的统一性为基础分析公序良俗原则对私人自治的限制与助益 | 第29-44页 |
| (一) 公序良俗原则与私人自治的统一性 | 第29-35页 |
| ⒈私法的正义目标 | 第29-33页 |
| ⒉公序良俗原则与私人自治的统一性 | 第33-35页 |
| (二) 以两者的统一性为基础分析公序良俗原则对私人自治的限制与助益作用 | 第35-44页 |
| ⒈公序良俗原则对私人自治的限制 | 第35-39页 |
| ⒉公序良俗原则对私人自治的助益 | 第39-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