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中药的概念及其保护 | 第9-14页 |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和外延 | 第9-10页 |
第二节 中药的专利保护 | 第10-12页 |
第三节 中药现代化中的中药专利保护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专利法所保护的中药发明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专利法所保护的中药发明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专利法所保护的中药发明的分类 | 第15-23页 |
一、属于化学产品的中药产品发明 | 第15-17页 |
二、属于生物材料的中药产品发明 | 第17-19页 |
三、中药方法发明 | 第19-21页 |
四、中药用途发明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药发明创造性审查标准的研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审查指南中创造性的审查标准 | 第23-28页 |
一、审查指南中创造性的审查标准的一般性规定 | 第23-24页 |
二、非显而易见性和显著的进步的关系 | 第24-26页 |
三、审查指南中创造性审查标准的发展变化 | 第26-27页 |
四、化学领域中创造性的审查标准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 第28-29页 |
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概念 | 第28页 |
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制度价值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中药领域的技术人员 | 第29-34页 |
一、中西药结合下的中药发明 | 第29页 |
二、阿斯匹林的寒热温凉 | 第29-30页 |
三、欧风汉骨的英式中药 | 第30-33页 |
四、中药领域的技术人员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中药发明创造性审查标准的研究——技术问题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 第34-36页 |
一、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概念 | 第34页 |
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特点 | 第34-35页 |
三、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方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技术问题 | 第36-39页 |
一、创造性审查中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36-37页 |
二、不需要重新确定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情况 | 第37页 |
三、需要重新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情况 | 第37-38页 |
四、确定实际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 第38-39页 |
五、对发明实际解决技术问题的限制性要求 | 第39页 |
第三节 技术启示与显而易见性的判定 | 第39-43页 |
第五章 中药发明创造性审查标准的实证分析 | 第43-49页 |
第一节 中药专利的创造性的审查 | 第43-49页 |
一、中药化合物的创造性的审查 | 第43页 |
二、中药组合物的创造性的审查 | 第43-44页 |
三、采用制备方法表征的中药产品的创造性的审查 | 第44-46页 |
四、中药方法的创造性的审查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