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关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关于财务舞弊手段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关于财务舞弊治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 财务舞弊的概念与方式 | 第17-18页 |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财务舞弊的方式 | 第17-18页 |
2.2 GONE动因理论 | 第18-22页 |
2.2.1 贪婪因子 | 第20页 |
2.2.2 机会因子 | 第20页 |
2.2.3 需要因子 | 第20页 |
2.2.4 暴露因子 | 第20-22页 |
第3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方式分析 | 第22-27页 |
3.1 康美药业概况 | 第22-23页 |
3.2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 第23-24页 |
3.3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方式 | 第24-27页 |
3.3.1 虚增营业收入 | 第24页 |
3.3.2 虚增货币资金 | 第24-25页 |
3.3.3 虚增固定资产 | 第25页 |
3.3.4 隐瞒关联方相关信息 | 第25-27页 |
第4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 第27-40页 |
4.1 贪婪因子 | 第27-30页 |
4.1.1 利益诉求过高 | 第27-29页 |
4.1.2 社会责任淡薄 | 第29-30页 |
4.2 机会因子 | 第30-35页 |
4.2.1 股权结构缺失 | 第30-32页 |
4.2.2 内部控制薄弱 | 第32-34页 |
4.2.3 外部监督缺位 | 第34-35页 |
4.3 需要因子 | 第35-37页 |
4.3.1 规避退市需要 | 第35页 |
4.3.2 扩大融资需要 | 第35-37页 |
4.4 暴露因子 | 第37-40页 |
4.4.1 暴露时间滞后 | 第37-38页 |
4.4.2 违规成本过低 | 第38-40页 |
第5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 第40-45页 |
5.1 加强职业素养建设 | 第40-41页 |
5.1.1 强化管理者职业道德 | 第40页 |
5.1.2 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养 | 第40-41页 |
5.2 降低舞弊发生机会 | 第41-43页 |
5.2.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1-42页 |
5.2.2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 第42页 |
5.2.3 强化外部审计职能 | 第42-43页 |
5.3 消除企业不良需求 | 第43-44页 |
5.3.1 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 第43页 |
5.3.2 实施科学发展战略 | 第43-44页 |
5.4 健全监管惩处机制 | 第44-45页 |
5.4.1 发挥外部监管效用 | 第44页 |
5.4.2 加大舞弊处罚力度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