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医接受西方医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前言 | 第15页 |
2.明末清初中医接受西方医学的相关背景 | 第15-18页 |
·社会文化背景 | 第15-17页 |
·西方医学传播中的中医学背景 | 第17-18页 |
3.研究明末清初中医接受西方医学的意义 | 第18-19页 |
4.传入——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的传播 | 第19-23页 |
·明末清初的西方医学简介 | 第19-20页 |
·西方传入的医学知识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5.吸纳——接受西方医学知识的中医文献及其医家 | 第23-26页 |
·《物理小识》、《通雅》·方以智 | 第23-24页 |
·《医学原始》·王宏翰 | 第24-25页 |
·《证治准绳》·王肯堂 | 第25页 |
·《本草备要》·汪昂 | 第25-26页 |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 第26页 |
·《重庆堂随笔》·王学权 | 第26页 |
6.明末清初接受西方医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及思想观点 | 第26-51页 |
·医理方面 | 第27-48页 |
·四元行论、四液说与五行学说 | 第27-37页 |
·脏腑说 | 第37-47页 |
·脑说 | 第38-45页 |
·内脏说 | 第45-47页 |
·骨说 | 第47-48页 |
·药学方面 | 第48-49页 |
·治疗学方面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7.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传入对中医学影响的探讨 | 第51-60页 |
·融汇现象分析 | 第51-57页 |
·历史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类同化思想态势"分析 | 第54-56页 |
·"反类同化思想态势"分析 | 第56-57页 |
·历史意义与后世影响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