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光子学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2 光子学的内涵及发展原因 | 第12-19页 |
·光子学的内涵 | 第12-15页 |
·人类对光的探究历程及光子概念的提出 | 第12-13页 |
·光子学 | 第13-15页 |
·光子学发展的原因 | 第15-19页 |
·电子学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 第15-16页 |
·激光的发明 | 第16-17页 |
·光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现象的深化 | 第17页 |
·光子学与其他科学之间形成的交叉 | 第17-19页 |
3 光子学发展的价值 | 第19-34页 |
·基础光子学发展及价值 | 第19-22页 |
·光场压缩态的价值 | 第19-20页 |
·原子冷却与俘获 | 第20-21页 |
·光量子信息科学 | 第21-22页 |
·信息光子学发展及价值 | 第22-25页 |
·基于光纤的光通信 | 第22-24页 |
·光子信息处理 | 第24页 |
·光子存贮 | 第24页 |
·光子显示 | 第24-25页 |
·生物医学光子学发展及价值 | 第25-32页 |
·生物光子学发展及价值 | 第25-28页 |
·医学光子学发展及价值 | 第28-32页 |
·光子学在军事领域的价值 | 第32-34页 |
·激光武器 | 第32页 |
·激光制导 | 第32-33页 |
·激光测距与激光雷达 | 第33页 |
·激光干扰 | 第33-34页 |
4 光子学发展的方法论反思 | 第34-42页 |
·光子与电子的比较研究 | 第34-37页 |
·光子具有更高的信息容量和效率 | 第34-35页 |
·光子具有更快的响应能力 | 第35页 |
·光子具有更强的互连能力与并行能力 | 第35-36页 |
·光子具有更大的存储能力 | 第36-37页 |
·光子学与电子学的类比 | 第37-39页 |
·从利用电子到利用光子 | 第37-38页 |
·从电子学器件的集成到光子学器件的集成 | 第38-39页 |
·光子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 第39-42页 |
·光子学与化学的交融——飞秒化学 | 第39-40页 |
·光子学与纳米科技的交融——纳米光子学 | 第40-42页 |
5 发展我国光子产业的思考 | 第42-50页 |
·美国、日本光子产业的发展特点 | 第43-45页 |
·美国光子产业发展特点 | 第43-44页 |
·日本光子产业发展状况 | 第44-45页 |
·我国光子产业现况及思考 | 第45-50页 |
·我国光子产业现况 | 第45-46页 |
·我国光子产业发展战略 | 第46页 |
·发展我国光子产业的思考 | 第46-50页 |
6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