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3-20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 | 第13-17页 |
·呋喃丹污染特性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 第17-20页 |
·土壤重金属及农药复合污染 | 第20页 |
·光合细菌简介 | 第20-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光合细菌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形态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 | 第23-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处理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与条件 | 第24页 |
·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不同pH 值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各种形态的含量 | 第25-27页 |
·不同温度时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各种形态的含量 | 第27-28页 |
·不同加菌量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各种形态的含量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3 光合细菌对土壤中呋喃丹降解的实验研究 | 第31-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处理 | 第31页 |
·实验方法与条件 | 第31-32页 |
·测定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呋喃丹浓度为5mg/kg 时光合细菌对其降解的影响 | 第32-33页 |
·呋喃丹浓度为10mg/kg 时光合细菌对其降解的影响 | 第33-34页 |
·呋喃丹浓度为25mg/kg 时光合细菌对其降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呋喃丹浓度为50mg/kg 时光合细菌对其降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光合细菌对重金属及呋喃丹复合污染土壤中酶活性的研究 | 第3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处理 | 第37页 |
·试验方法与条件 | 第37-38页 |
·测定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光合细菌对不同浓度Cd、Pb 及呋喃丹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pH 对光合细菌提高Cd、Pb 及呋喃丹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不同温度对光合细菌提高 Cd、Pb 及呋喃丹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不同加菌量对光合细菌提高Cd、Pb 及呋喃丹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5 光合细菌对重金属及呋喃丹复合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DNA 序列多样性的研究 | 第48-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菌种培养 | 第49页 |
·土壤样品的处理及取样时间 | 第49页 |
·土壤中微生物 DNA 的提取 | 第49-50页 |
·土壤中微生物 DNA 的纯化 | 第50页 |
·RAPD 分子标记分析及其指纹分析 | 第50-51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序列相似系数 | 第51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序列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的总体扩增状况 | 第52-53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序列的丰富度 | 第53-54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序列的Shannon-Weaver 指数及其均匀度 | 第54-55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NA 序列相似系数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光合细菌对Pb、Cd 及呋喃丹复合污染在土壤-蔬菜体系中分布的影响 | 第57-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 | 第57-58页 |
·土壤中铅、镉及呋喃丹复合污染正交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58-59页 |
·土壤中铅、镉及呋喃丹复合污染盆栽试验设计 | 第59-61页 |
·土壤和植株样品中铅、镉及呋喃丹的浓度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土壤中铅、镉及呋喃丹复合污染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土壤中铅、镉及呋喃丹复合污染盆栽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