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 | 第10-12页 |
·研究的初始阶段 | 第10-11页 |
·实证研究阶段 | 第11页 |
·工作倦怠研究的新阶段 | 第11-12页 |
·工作倦怠的研究取向 | 第12-13页 |
·临床取向 | 第12页 |
·社会心理学取向 | 第12页 |
·组织取向 | 第12页 |
·社会历史取向 | 第12-13页 |
·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13-15页 |
·工作倦怠的定义 | 第13-14页 |
·工作倦怠和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4-15页 |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15-17页 |
·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 | 第15-16页 |
·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 ,BM) | 第16-17页 |
·Oldenburg 倦怠量表(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 OLBI) | 第17页 |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个体因素 | 第17-18页 |
·工作特征 | 第18-19页 |
·组织因素 | 第19-20页 |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 | 第20-23页 |
·M.Spaniol和S.A.Caputo的工作倦怠发展模型 | 第20页 |
·Maslach和Leiter的工作倦怠发展模型 | 第20-21页 |
·Hobfoll的资源保存理论(COR理论) | 第21页 |
·R.T.Golembiewski的工作倦怠阶段模型 | 第21页 |
·工作倦怠理论模型的新进展: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模型) | 第21-23页 |
·我国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 | 第23页 |
·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测量工具 | 第26-28页 |
·施测程序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2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8-57页 |
·IT 员工工作倦怠的研究结果 | 第28-46页 |
·IT员工工作倦怠的得分情况 | 第28页 |
·IT 员工工作倦怠的检出率 | 第28-29页 |
·IT 员工工作倦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29-46页 |
·IT 员工工作负荷的研究结果 | 第46-49页 |
·IT 员工工作负荷的得分情况 | 第46页 |
·IT 员工工作负荷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46-49页 |
·IT 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结果 | 第49-51页 |
·IT 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得分情况 | 第49页 |
·IT 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49-51页 |
·IT 员工组织支持的研究结果 | 第51-53页 |
·IT 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得分情况 | 第51-52页 |
·IT 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52-53页 |
·IT 员工决策自主的研究结果 | 第53-54页 |
·IT 员工决策自主的得分情况 | 第53页 |
·IT 员工决策自主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 第53-54页 |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 IT 员工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结果 | 第54-57页 |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工作倦怠关系假设模型的验证 | 第55-57页 |
4 讨论 | 第57-65页 |
·IT 员工工作倦怠的特点 | 第57-60页 |
·IT 员工工作要求的特点 | 第60页 |
·IT 员工工作资源的特点 | 第60-61页 |
·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 IT 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61-63页 |
·本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63页 |
·实践启示 | 第63-65页 |
5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