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的调查与评定 | 第11-20页 |
·路况调查方法与内容 | 第11页 |
·路面调查结果 | 第11-14页 |
·交通状况调查 | 第12页 |
·路面平整度调查 | 第12页 |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 | 第12-13页 |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调查 | 第13-14页 |
·路面状况的评定内容 | 第14-17页 |
·路面破损状况评定 | 第14-16页 |
·路面结构承载力评定 | 第16-17页 |
·路面行驶质量评定 | 第17页 |
·旧路面病害处治措施 | 第17-19页 |
·严重断裂、龟裂、破碎板及沉陷断裂板处理 | 第18页 |
·板边、板角的修补 | 第18页 |
·接、裂缝修补 | 第18页 |
·错台处治 | 第18-19页 |
·基层处理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加铺层结构设计及沥青混合料 | 第20-30页 |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探讨 | 第20-21页 |
·ARE(Austin Research Engineers)方法 | 第20页 |
·AASHTO罩面设计方法 | 第20页 |
·美国地沥青学会法(AI) | 第20-21页 |
·COE法 | 第21页 |
·厚度计算方法差异比较 | 第21-22页 |
·加铺层结构设计 | 第22-24页 |
·加铺层厚度的确定 | 第22-23页 |
·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4-26页 |
·原材料性能 | 第24页 |
·AC-16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第24-25页 |
·AC-20I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第25-26页 |
·AC-25I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 第26页 |
·沥青混凝土的弯曲、压缩和抗压回弹试验 | 第26-28页 |
·沥青混凝土弯曲试验 | 第26-27页 |
·沥青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 | 第27-28页 |
·沥青混凝土抗压回弹模量 | 第28页 |
·沥青混凝土试验结果 | 第28页 |
·沥青混凝土全厚式车辙试验 | 第28-29页 |
·试件制备 | 第28-29页 |
·试验结果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有限元分析 | 第30-41页 |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0页 |
·沥青加铺层有限元模型与参数 | 第30-33页 |
·单元的选用 | 第30-31页 |
·计算模型假设 | 第31页 |
·材料参数 | 第31页 |
·力学模型 | 第31-33页 |
·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33-37页 |
·研究路段结构的力学计算 | 第33-34页 |
·参数变化分析 | 第34-37页 |
·夹层的影响 | 第37页 |
·沥青加铺层温度荷载分析 | 第37-38页 |
·沥青加铺层耦合应力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5 防治反射裂缝措施 | 第41-45页 |
·增加加铺层厚度 | 第41页 |
·设置夹层 | 第41-43页 |
·断开稳固法 | 第43页 |
·锯缝和灌缝 | 第43页 |
·实施防治措施的原则和过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