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鳞毛蕨中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缩略语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6页 |
·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生药性状 | 第11页 |
·显微组织 | 第11-14页 |
·药材性状 | 第14-15页 |
·化学成分 | 第15-17页 |
·药理作用 | 第17-18页 |
·痛反应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镇痛反应药物 | 第18-19页 |
·镇痛反应模型 | 第19-20页 |
·自由基与天然抗氧化剂 | 第20-24页 |
·自由基的产生 | 第20页 |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 | 第20-21页 |
·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 第21-22页 |
·天然抗氧化剂 | 第22-24页 |
·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香鳞毛蕨镇痛作用的研究 | 第26-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药材 | 第26-27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实验试剂及试剂的配制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给药方法 | 第27页 |
·小鼠热板致痛实验 | 第27-28页 |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小鼠热板致痛作用的影响 | 第28-29页 |
·小鼠醋酸扭体致痛作用的影响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31-49页 |
·材料 | 第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有效部位的分离 | 第31-34页 |
·酸水解薄层 | 第34-35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35-47页 |
·化合物I化学结构的确定 | 第35-36页 |
·化合物II化学结构的确定 | 第36-38页 |
·化合物III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38-40页 |
·化合物VI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40-42页 |
·化合物V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42-44页 |
·化合物VI化学结构的鉴定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49-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样品 | 第49页 |
·试剂制备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原理 | 第49-50页 |
·步骤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