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9-10页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循环经济及相关概念 | 第13-18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及社会背景 | 第13-16页 |
·循环经济理论的由来 | 第13-15页 |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 第15页 |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 第15-16页 |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第16页 |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 第16-18页 |
第3章 循环经济立法的法理分析 | 第18-27页 |
·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生态经济学 | 第18页 |
·生态伦理学 | 第18-19页 |
·生态主义法哲学 | 第19页 |
·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价值 | 第19-22页 |
·环境正义 | 第19-20页 |
·经济效率 | 第20-21页 |
·环境安全 | 第21页 |
·经济自由 | 第21-22页 |
·循环经济法的主要特征 | 第22-24页 |
·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循环经济立法的定位 | 第25-27页 |
第4章 国外循环经济法概况 | 第27-36页 |
·国外循环经济法律 | 第27-32页 |
·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 | 第27-30页 |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 第30-31页 |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 第31-32页 |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分析 | 第32-36页 |
·立法理念 | 第32-33页 |
·立法模式 | 第33页 |
·立法体系 | 第33-34页 |
·基本法律制度 | 第34-36页 |
第5章 我国循环经济法的构建 | 第36-43页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的选择 | 第36-37页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7页 |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 | 第37-39页 |
·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 第39页 |
·政府主导原则 | 第39-40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40页 |
·扩大生产者的责任原则 | 第40页 |
·风险防御原则 | 第40-41页 |
·我国循环经济相关基本制度的构建 | 第41-43页 |
·绿色GDP核算制度 | 第41页 |
·循环资源名录管理制度 | 第41页 |
·信息化建设制度 | 第41-42页 |
·绿色消费制度 | 第42页 |
·市场准入制度和经济激励制度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