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二) 程序分离原则的适用阶段 | 第9页 |
| (三) 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建立依据 | 第11-12页 |
| ·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 第11页 |
| ·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 | 第11页 |
|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需要 | 第11-12页 |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之基本模式 | 第12-16页 |
| ·国外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模式 | 第12-14页 |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社会·司法”模式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 第16-21页 |
| ·程序分离原则 | 第16-18页 |
| ·程序分离的含义 | 第16页 |
| ·程序分离的类型 | 第16-17页 |
| ·程序分离的适用阶段 | 第17-18页 |
| ·社会调查原则 | 第18-19页 |
| ·社会调查的含义 | 第18-19页 |
| ·社会调查原则的司法实践 | 第19页 |
| ·迅速简化原则 | 第19-21页 |
| ·迅速简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 ·简易程序在未成年人案件中的适用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审前程序 | 第21-30页 |
|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概念 | 第21页 |
|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侦查程序 | 第21-25页 |
| ·询问未成年人时法定代理人与辩护律师应在场 | 第22-23页 |
| ·审慎使用强制措施 | 第23-24页 |
| ·正确采取讯问方式 | 第24-25页 |
|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检察程序 | 第25-30页 |
| ·在批捕环节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做到少捕、慎捕 | 第25-26页 |
| ·应当尽量适用不起诉决定 | 第26-27页 |
| ·设置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审判程序 | 第30-41页 |
| ·在我国设立少年法院的构想 | 第30-33页 |
| ·设立少年法院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 ·关于少年法院设置的思考 | 第32-33页 |
| ·充分运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的庭审教育 | 第33-37页 |
| ·设置庭审教育程序的意义 | 第33-34页 |
| ·法庭教育时间的设置 | 第34-35页 |
| ·法庭教育的内容 | 第35-37页 |
|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的指定辩护制度 | 第37-41页 |
|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适用指定辩护的法律依据 | 第37页 |
| ·指定辩护的适用阶段 | 第37-38页 |
| ·指定辩护的性质 | 第38-39页 |
| ·指定辩护的配套措施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执行程序 | 第41-44页 |
| ·执行程序的任务 | 第41页 |
| ·监禁刑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2页 |
| ·对于被判处监禁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同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 | 第41页 |
| ·对未成年犯判处的刑罚可不按一般的方式进行 | 第41-42页 |
| ·对于未成年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区别于成年犯 | 第42页 |
| ·实行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