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留学日本时期:孤寡与贫穷相连,年轻者性之生活苦闷 | 第8-17页 |
1. 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虽有气质而不可谈勇 | 第10-11页 |
2. 没落的家庭生活熏陶是作者世界观转变的基础 | 第11-12页 |
3. 明治维新的日本与病体积弱国民的反差 | 第12-13页 |
4. 自身悲惨经历的写照,勇敢扬恶的创造 | 第13-17页 |
二、回国后的二十年代:国破山河在,民生愈艰难,呼喊愈疾迫 | 第17-25页 |
1. 生活的艰辛,失业的痛苦,迸发创作奇想 | 第17-18页 |
2. 不断变化迁徙,在无奈无聊中激发体察社会苦难的路径 | 第18-21页 |
3. 生活穷途潦倒,形势更加动荡,呼喊愈加紧迫 | 第21-25页 |
三、三十年代:民族压迫、性的苦闷再度重归 | 第25-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注释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36-4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