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土壤腐殖质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胡敏素的研究 | 第12页 |
·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 第12-16页 |
·温度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水分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 第14-15页 |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培养条件下不同温度和水分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及生物量碳的影响 | 第16-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供试土壤 | 第17页 |
·供试有机物料 | 第17页 |
·培养实验 | 第17-18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SMBC数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2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供试土壤 | 第25-26页 |
·供试有机物料 | 第26页 |
·培养试验 | 第26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土壤SOC的变化 | 第27-28页 |
·土壤WSS的变化 | 第28-30页 |
·土壤HA的变化 | 第30-33页 |
·土壤FA的变化 | 第33-35页 |
·土壤PQ值的变化 | 第35-36页 |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logK的变化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土壤胡敏素组成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2-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土壤 | 第43页 |
·供试有机物料 | 第43页 |
·培养实验 | 第43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7页 |
·土壤HM的数量 | 第44-46页 |
·土壤HMi的变化 | 第46-48页 |
·土壤HMc的变化 | 第48-50页 |
·土壤HMr的变化 | 第50-52页 |
·上壤HMi/HMc和(HMi+HMc)/HM分析 | 第52-54页 |
·HM各组分的光学性质 | 第54-56页 |
·0天和360天腐殖质各组分比较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土壤胡敏酸与胡敏素的结构特征 | 第60-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供试土壤 | 第60页 |
·供试有机物料 | 第60页 |
·培养实验 | 第60-61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HM各组分的元素分析 | 第62页 |
·HA和HM各组分差热分析 | 第62-65页 |
·HA和HM各组分的红外光谱(IR) | 第65-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2页 |
附录: 文中符号的意义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