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政治参与的概念 | 第16-17页 |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 第17页 |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 第17-18页 |
·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民主行政理论 | 第18-19页 |
·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 | 第21-29页 |
·网络政治参与兴起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页 |
·现代社会的“社会人”假设 | 第21页 |
·制度性参与程序的低效与匮乏 | 第21页 |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分析 | 第22-24页 |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分析 | 第24-27页 |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分析 | 第27-29页 |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 第27-28页 |
·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动因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阻力因素分析 | 第29-33页 |
·从政治参与者来看的阻力因素 | 第29-31页 |
·政治参与者的文化缺失问题 | 第29页 |
·政治参与者的非理性问题 | 第29-30页 |
·政治参与者的非法性问题 | 第30-31页 |
·从政府管理方面来看的阻力因素 | 第31-33页 |
·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不强的问题 | 第31-32页 |
·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信息资源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国外对于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经验借鉴 | 第33-37页 |
·政府管理方面的经验 | 第33-34页 |
·美国 | 第33页 |
·加拿大 | 第33-34页 |
·韩国 | 第34页 |
·建立网络立法的经验 | 第34-35页 |
·美国 | 第34页 |
·德国 | 第34-35页 |
·新加坡 | 第35页 |
·韩国 | 第35页 |
·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经验 | 第35-37页 |
·美国 | 第35-36页 |
·韩国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缩小数字鸿沟,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 | 第37-39页 |
·加大国家基础性资源的投入 | 第37-38页 |
·加大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 第38-39页 |
·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法规,保证网络公民参与的可行性和独立性 | 第39-40页 |
·加快网络立法建设 | 第39页 |
·加强网络的有力监督 | 第39-40页 |
·寻求政府管理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 第40-43页 |
·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 | 第40-41页 |
·政府积极建立及时回应机制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