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外源蛋白介导的信号干扰对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相关生理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57页
 1 细菌的群体感应第16-27页
   ·概述第16-18页
   ·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第18-22页
     ·AHLs分子结构及其合成第18-20页
     ·LuxR类调节蛋白第20-21页
     ·费氏弧菌的发光机制第21-22页
     ·根癌土壤杆菌的TraI/TraR毒性机制第22页
   ·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2-25页
     ·寡肽类信号分子及其受体传导过程第22-23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3-24页
     ·革兰氏阳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生理学功能第24-25页
     ·其它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5-27页
     ·AI-2信号分子第25-26页
     ·其它信号分子第26-27页
 2 根瘤菌与群体感应第27-33页
   ·根瘤菌—豆科作物共生结瘤固氮作用第27-28页
     ·根瘤菌的结瘤过程第27页
     ·结瘤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第27-28页
   ·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最新分类第28页
   ·根瘤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8-33页
     ·根瘤菌属中的群体感应第30-31页
     ·中华根瘤菌属中的群体感应第31-32页
     ·慢生型根瘤菌属中的群体感应第32-33页
 3 病原细菌与群体感应第33-35页
   ·铜绿假单孢菌第33-34页
   ·霍乱弧菌第34-35页
 4 群体感应信号干扰第35-39页
   ·降解信号分子第35-37页
     ·酶对信号分子的降解第35-37页
     ·化学降解信号分子第37页
   ·抑制信号分子的合成第37-38页
   ·降低R蛋白的活性第38页
   ·种内与种间竞争第38-39页
 5 生物膜第39-42页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第39页
   ·细菌生物膜形成的遗传基础第39-40页
   ·生物膜内的信号传递第40-42页
 6 群体感应研究方法与技术第42-47页
   ·物理学检测手段第42页
   ·构建生物检测菌株来进行检测第42-46页
     ·生物检测菌株的研究进展第43-44页
     ·高效生物检测菌株KYC55(pJZ372)(pJZ384)(pJZ410)的构建第44-46页
   ·薄层层析法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第二章 自体诱导物的检测第57-75页
 第一节 中慢生根瘤菌(植物共生细菌)自体诱导物的检测第58-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菌株第58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58-59页
   ·试剂第59页
   ·生长曲线第59页
   ·自体诱导物检测(β-半乳糖苷酶法)第59-60页
   ·C_(18)反相薄层层析(TLC)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4页
   ·生长曲线和AHL活性检测第61-63页
   ·不同种菌株的AHL类别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5页
 第二节 肠道细菌(动物病原细菌)自体诱导物的检测第65-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菌株第65-66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66-67页
   ·试剂第67页
   ·自体诱导物检测第67页
   ·C_(18)反相薄层层析第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0页
   ·AHL活性检测第67-69页
   ·不同种菌株的AHL类别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三章 外源蛋白介导的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干扰第75-105页
 第一节 TraR调控蛋白超量表达的竞争影响第75-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9页
   ·菌株与质粒第75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75页
   ·试剂和酶第75-76页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76-77页
   ·质粒DNA的小量酶切第77页
   ·电转化第77页
   ·生长曲线第77-78页
   ·自体诱导物检测第78页
   ·免疫沉淀反应第78页
   ·Western immunoblots第78-79页
   ·接合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9页
   ·TraR在M.huakuii 93中的表达第79-80页
   ·TraR在M.huakuii 93中的活性第80-81页
   ·TraR的超量表达对M.huakuii 93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第81-84页
   ·胞内、胞外自体诱导物水平的比较第84-86页
   ·TraR蛋白梯度强度表达第86-87页
   ·TraR在M.tianshanense 3306中的超量表达第87-89页
  3 讨论第89-90页
 第二节 水解酶AttM对自体诱导物的降解影响第90-10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2页
   ·菌株与质粒第90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90页
   ·试剂和酶第90页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90页
   ·电转化第90页
   ·接合第90页
   ·生长曲线第90页
   ·自体诱导物检测第90-91页
   ·接合第91页
   ·共培养降解第91-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9页
   ·AttM对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huakuii 93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第92-93页
   ·AttM对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R10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第93-95页
   ·AttM对中慢生天山根瘤菌M.tianshanense 3306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第95-96页
   ·AttM对临床分离肠道病原细菌自体诱导物的影响第96-99页
     ·共培养条件选择第96-98页
     ·病原细菌与DH5a(pYC146)共培养对AI活性的影响第98-99页
  3 讨论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第四章 群体感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第105-121页
 第一节 对中慢生根瘤菌生理功能的影响第105-11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6-108页
   ·菌株第106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106页
   ·试剂和种子第106页
   ·生物膜第106-107页
   ·种子的表面消毒和催芽第107页
   ·根毛卷曲第107页
   ·根毛吸附第107-108页
   ·结瘤实验第10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8-112页
   ·TraR超量表达对中慢生华癸根瘤菌影响第108-111页
     ·对生物膜的影响第108-109页
     ·对根毛卷曲的影响第109页
     ·对根毛吸附的影响第109-111页
     ·对共生结瘤的影响第111页
   ·AttM水解酶对中慢生天山根瘤菌根毛吸附的影响第111-112页
  3 讨论第112-114页
 第二节 对粘质沙雷氏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14-11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4-115页
   ·菌株与质粒第114页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114页
   ·接合第114页
   ·AI缺失菌株的筛选第114-115页
   ·游动性观察第115页
   ·共培养降解第115页
   ·生物膜第11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5-117页
   ·自体诱导物的缺失对生物膜的影响第115-116页
   ·自体诱导物的缺失对游动性的影响第116-117页
  3 讨论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全文总结第121-124页
全文创新点第124-125页
附录一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25-126页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单兵信息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子模块输入输出阻抗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