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 ·发光玻璃 | 第8-12页 |
| ·发光玻璃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发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 ·稀土离子的结构及能级 | 第12-17页 |
| ·稀土元素简介 | 第12-13页 |
| ·稀土离子的结构 | 第13-15页 |
|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 第15-17页 |
| ·发光玻璃的光谱性质 | 第17-19页 |
| ·JUDD-OFELT 理论稀土离子光谱参数计算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 ·跃迁振子强度 | 第19-20页 |
| ·自发辐射的弛豫率 | 第20-21页 |
| ·发光寿命 | 第21-22页 |
| ·MCCUMBER 理论 | 第22-23页 |
| ·稀土掺杂硼酸盐体系发光玻璃的发展方向和本论文要做的工作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5-32页 |
| ·玻璃的原料与配料 | 第25-29页 |
| ·玻璃原料的选择 | 第25-26页 |
| ·玻璃原料的配比 | 第26-29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页 |
| ·发光玻璃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 ·物理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 ·光谱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3页 |
| ·基质的选择 | 第32-37页 |
| ·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退火温度 | 第33-36页 |
| ·基质玻璃的透过率 | 第36-37页 |
| ·Dy~(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测试与表征 | 第37-42页 |
| ·Dy~(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第37-38页 |
| ·不同Dy~(3+)离子掺杂量的发光强度 | 第38-39页 |
| ·掺Dy~(3+)的发光玻璃的透过率 | 第39-40页 |
| ·不同Dy~(3+)离子掺杂量的发光玻璃的密度 | 第40页 |
| ·Dy~(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XRD 曲线 | 第40-41页 |
| ·Dy~(3+)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光衰渐曲线 | 第41-42页 |
| ·发光玻璃中Dy~(3+)掺杂浓度的计算 | 第42页 |
| ·Eu~(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测试与表征 | 第42-48页 |
| ·Eu~(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第42-44页 |
| ·不同Eu~(3+)离子掺杂量的发光强度 | 第44-45页 |
| ·Eu~(3+)离子掺杂的发光玻璃的透光率 | 第45页 |
| ·不同Eu~(3+)离子掺杂量的发光玻璃的密度 | 第45-46页 |
| ·Eu~(3+)离子掺杂的发光玻璃的XRD 曲线 | 第46-47页 |
| ·Eu~(3+)离子掺杂的硼酸盐玻璃的发光衰减曲线 | 第47页 |
| ·发光玻璃中Eu~(3+)掺杂浓度的计算 | 第47-48页 |
| ·Dy~(3+)离子、Eu~(3+)离子共掺杂硼酸盐发光玻璃 | 第48-53页 |
| ·共掺杂发光强度与单掺杂发光强度的比较 | 第48-49页 |
| ·不同Dy~(3+)离子掺杂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共掺杂发光玻璃的透过率曲线 | 第50-51页 |
| ·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光衰减曲线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