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热物性及温降计算 | 第13-25页 |
·热物性计算 | 第13-17页 |
·、溶解气油比 | 第13-14页 |
·、油体积系数 | 第14-15页 |
·、溶气油的密度 | 第15-16页 |
·、未溶解天然气的密度 | 第16页 |
·、粘度 | 第16-17页 |
·、溶气油的表面张力 | 第17页 |
·、比热 | 第17页 |
·温降计算 | 第17-25页 |
·、公式推导 | 第17-22页 |
·、公式验证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混输管线水力计算 | 第25-63页 |
·分相流模型 | 第26-30页 |
·、Lockhart-Martinelli 压降计算法 | 第26-28页 |
·、Dukler II 压降计算法 | 第28-30页 |
·流型模型 | 第30-53页 |
·、Beggs & Brill 压降计算法 | 第30-38页 |
·、Flanigan 相关式 | 第38-39页 |
·、Eaton 压降计算法 | 第39-44页 |
·、Mukherjee & Brill 压降计算法 | 第44-51页 |
·、Oliemans 压降计算法 | 第51-53页 |
·相间水力摩阻系数计算 | 第53-59页 |
·、相间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关系式 | 第54-56页 |
·、相间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公式的评价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页 |
·压降计算模型的评价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管网水力学模型 | 第63-82页 |
·管网的表示方法 | 第63-76页 |
·、图论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 第63-67页 |
·、管网结构的描述 | 第67-70页 |
·、管网图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 第70-74页 |
·、环路生成的方法 | 第74-76页 |
·管网水力计算模型 | 第76-82页 |
·、两相流水力学模型 | 第76-78页 |
·、管网模型 | 第78-79页 |
·、通用两相流管网基本方程 | 第79-80页 |
·、数值解法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混输管网优化计算 | 第82-110页 |
·星式集输网络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82-87页 |
·、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83-85页 |
·、分级优化法 | 第85-87页 |
·环型集输网络的拓扑优化设计 | 第87-91页 |
·、环型集输管网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87-89页 |
·、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89-91页 |
·参数优化问题 | 第91-97页 |
·、序列二次规划法 | 第92-94页 |
·、复形调优法 | 第94-96页 |
·、混合罚函数方法与修正POWELL 法 | 第96-97页 |
·进化计算和遗传算法 | 第97-110页 |
·、遗传算法原理 | 第97-100页 |
·管网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100-102页 |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102-105页 |
·算例分析 | 第105-110页 |
第六章 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集输管网计算 | 第110-125页 |
·集输管网参数与结构 | 第110-114页 |
·、靖南油田混输管网 | 第110-111页 |
·、靖北油田集输管网 | 第111-112页 |
·、靖一联—靖二联长输管线 | 第112页 |
·、红井子油田集输管网 | 第112-113页 |
·、红-惠长输管线 | 第113-114页 |
·基础数据 | 第114-119页 |
·靖南油田基础数据 | 第114-115页 |
·、靖北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基本数据 | 第115-116页 |
·、靖一联—靖二联长输管线基本数据 | 第116页 |
·、红井子油田集输管网系统基本数据表 | 第116-117页 |
·、红-惠线的管线基本数据表 | 第117-119页 |
·计算及优化结果 | 第119-125页 |
·靖南油田油、气、水三相混输管网优化结果 | 第119-120页 |
·、靖北油田混输管网优化结果 | 第120-121页 |
·、红井子油田混输管网优化结果 | 第121-122页 |
·、靖一联-靖二联长输管线优化结果 | 第122-123页 |
·、红-惠长输管线优化结果 | 第123页 |
·、红-惠支线优化结果 | 第123-125页 |
结论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