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开裂模型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1 .3.2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基本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材料本构模型 | 第16-17页 |
| ·基本假定及截面分析程序 | 第17页 |
| ·裂缝统计特征参数的建立 | 第17-20页 |
| ·考虑开裂损伤的预应力箱梁计算方法 | 第20-25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应力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刚度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 ·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箱梁设计及制作 | 第26-38页 |
| ·模型试验设计原则 | 第26页 |
| ·模型材料性质 | 第26-28页 |
| ·混凝土的材料试验 | 第26-27页 |
| ·钢材的材料试验 | 第27-28页 |
| ·模型参数 | 第28-37页 |
| ·简支梁模型 | 第28-33页 |
| ·悬臂梁模型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模型试验 | 第38-50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张拉控制应力设计 | 第38-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5页 |
| ·加载装置 | 第39-40页 |
| ·试验仪器 | 第40-41页 |
| ·加载制度 | 第41-42页 |
| ·量测 | 第42-43页 |
| ·应力测试方法和测点布置 | 第43-45页 |
| ·试验过程 | 第45页 |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5-47页 |
| ·数据采集 | 第45-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88页 |
| ·模型梁试验结果 | 第50-66页 |
| ·符号约定 | 第50页 |
|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模型试验实测结果 | 第50-57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悬臂箱梁模型试验实测结果 | 第57-66页 |
| ·简支梁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7页 |
| ·裂缝参数统计 | 第66-68页 |
| ·荷载与挠度 | 第68-69页 |
| ·应力比较 | 第69-72页 |
| ·截面刚度评价 | 第72-75页 |
| ·承载力评价 | 第75-77页 |
| ·悬臂梁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87页 |
| ·裂缝参数统计 | 第77-78页 |
| ·荷载与挠度 | 第78-79页 |
| ·应力比较 | 第79-85页 |
| ·承载力评价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页 |
| ·建议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