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私人小汽车快速进入中国家庭 | 第13-14页 |
·小汽车发展与住区的矛盾 | 第14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关于住区的概念 | 第14-15页 |
·关于住区交通体系的概念 | 第15页 |
·关于“人车分行”的概念 | 第15页 |
·关于“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的概念 | 第15-16页 |
·关于“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立场、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立场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理论发展 | 第20-40页 |
·住区道路系统的发展 | 第20-23页 |
·“田园城市” | 第20-21页 |
·“邻里单位” | 第21页 |
·《雅典宪章》 | 第21-22页 |
·新城市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人车分行”道路系统的发展 | 第23-31页 |
·早期欧美的街道规划 | 第23-24页 |
·美国“雷特邦”系统 | 第24-25页 |
·美国“邻里单位” | 第25-26页 |
·英国新城规划 | 第26-27页 |
·前苏联新城规划 | 第27-28页 |
·布恰南报告 | 第28-29页 |
·日本“近邻住区” | 第29-30页 |
·英国伦敦中心城区规划 | 第30-31页 |
·“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发展 | 第31-37页 |
·荷兰“生活花园” | 第31-33页 |
·德国“交通安宁化”理论 | 第33-34页 |
·日本“人车共存道路” | 第34-35页 |
·“新城市主义”理论与POD开发 | 第35-37页 |
·我国城市的传统路网系统 | 第37-38页 |
·“胡同”道路系统 | 第37-38页 |
·“里弄”住宅道路系统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住区道路系统研究实例 | 第40-66页 |
·国外住区研究实例 | 第40-42页 |
·“人车混行”的案例 | 第40页 |
·“人车分行”的案例 | 第40-41页 |
·“人车共存”的案例 | 第41-42页 |
·国内住区研究实例 | 第42-64页 |
·调查方法 | 第42页 |
·“人车混行”的案例 | 第42-46页 |
·“人车分行”的案例 | 第46-57页 |
·“人车共存”的案例 | 第57-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评价方法 | 第66-71页 |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发展目标 | 第66-67页 |
·便捷的交通功能 | 第66页 |
·构建安全可靠的户外空间 | 第66-67页 |
·与城市交通一体化 | 第67页 |
·引导住区多样性 | 第67页 |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67-71页 |
·整体协调原则 | 第67-68页 |
·综合评价原则 | 第68-69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69页 |
·公益性原则 | 第69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69-70页 |
·优化环境原则 | 第70-71页 |
第五章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71-77页 |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规划的一般程序 | 第71-72页 |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72-75页 |
·整体布局、相互协调 | 第72-73页 |
·住区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 | 第73页 |
·复合化设计方法 | 第73-74页 |
·可持续性设计方法 | 第74-75页 |
·科学的住区交通系统管理 | 第75页 |
·公众参与设计方法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人性化的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标准 | 第77-91页 |
·道路分级 | 第77-78页 |
·道路的功能 | 第78-79页 |
·过境功能 | 第78-79页 |
·服务功能 | 第79页 |
·环境保护功能 | 第79页 |
·防灾功能 | 第79页 |
·广场功能 | 第79页 |
·沿路衔接功能 | 第79页 |
·道路的设计 | 第79-82页 |
·设计速度 | 第79-80页 |
·道路宽度 | 第80页 |
·平面图 | 第80-82页 |
·停车视距 | 第82页 |
·人行道 | 第82-83页 |
·停车设施 | 第83-84页 |
·人车共存道路的设计 | 第84-91页 |
·人车共存道路的目标 | 第84-85页 |
·人车共存道路的意义 | 第85-86页 |
·道路横断面 | 第86-87页 |
·实施措施 | 第87-9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1-93页 |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91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附录 | 第96-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