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分析 | 第12-16页 |
·现状与成就 | 第12-14页 |
·问题与差距 | 第14页 |
·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 | 第14-16页 |
·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预测研究既有成果的调查分析 | 第16-26页 |
·代表性研究成果的调研 | 第16-24页 |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24-25页 |
·需求预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联性研究 | 第27-43页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性回顾 | 第27-28页 |
·古代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第27页 |
·近代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第27-28页 |
·现代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第28页 |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典型案例的启示 | 第28-36页 |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 第29-34页 |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 | 第34-36页 |
·城市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联性分析 | 第36-43页 |
·城市化与地下空间 | 第36-37页 |
·城市现代化与地下空间 | 第37-41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 | 第41页 |
·城市集约化发展与地下空间 | 第41-43页 |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指标与体系研究 | 第43-51页 |
·需求预测的指标筛选 | 第43-49页 |
·动因类指标 | 第43-48页 |
·经验类指标 | 第48页 |
·条件类指标 | 第48-49页 |
·需求预测的指标体系建构 | 第49-51页 |
·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 | 第49-50页 |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预测指标体系 | 第50-51页 |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谐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 第51-73页 |
·城市的和谐发展与地下空间 | 第51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谐需求预测”理论的建构 | 第51-53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谐需求预测”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52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展需求预测”理论的建构原则 | 第52-53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谐需求预测”理论的两个层次 | 第53-54页 |
·城市总体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 第54-60页 |
·城市总体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理论建构 | 第54-55页 |
·城市总体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预测方法 | 第55-60页 |
·城市局部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 第60-64页 |
·城市局部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理论建构 | 第60-61页 |
·城市局部发展层次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的预测方法 | 第61-64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谐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实践 | 第64-73页 |
·应用案例的选择 | 第64页 |
·新江湾城知识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动因分析 | 第64-65页 |
·新江湾城知识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需求预测的必要性 | 第65页 |
·新江湾城知识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功能类型需求预测 | 第65-69页 |
·新江湾城知识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需求预测 | 第69-73页 |
第5章 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资源的需求预测与展望 | 第73-85页 |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需求预测与展望 | 第73-79页 |
·“十一·五”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解读 | 第73-77页 |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预估 | 第77-78页 |
·“十一·五”期间地下空间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贡献评析 | 第78-79页 |
·2010年后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需求预测与发展展望 | 第79-85页 |
·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资源需求的总体趋势分析 | 第80-81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远景 | 第81-83页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第83-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 第86-87页 |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