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9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9-10页 |
·个量研究法 | 第10页 |
·制度分析方法 | 第10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中国失地农民问题概述 | 第11-19页 |
·失地农民问题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13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1页 |
·土地价格理论 | 第11-12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2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2-13页 |
·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背景 | 第14-16页 |
·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失地农民产生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微观层面 | 第17-18页 |
·宏观层面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双流县失地农民问题实证分析 | 第19-26页 |
·双流县基本概况 | 第19-20页 |
·双流县的土地征用 | 第20-23页 |
·土地征用规模与用途 | 第20-22页 |
·土地出让收益 | 第22-23页 |
·双流县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 | 第23-26页 |
·双流县土地征用补偿政策 | 第23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政策 | 第23-2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双流县失地农民问卷分析 | 第26-44页 |
·农户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 第26-27页 |
·失地农民家庭收支 | 第27-33页 |
·家庭收入水平 | 第27-28页 |
·家庭收入结构 | 第28-30页 |
·消费支出情况 | 第30-32页 |
·失地农民征地前后生活变化 | 第32-33页 |
·失地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 | 第33页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 | 第33-36页 |
·就业安置 | 第33-35页 |
·就业培训 | 第35-36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 第36-37页 |
·主要发现 | 第37-42页 |
·农户被征占土地数量较大 | 第37-38页 |
·被动失地农民仍占较大比重 | 第38页 |
·农民土地被征之后收入不减反增 | 第38页 |
·征地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开始出现分化 | 第38-39页 |
·失地农民中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 | 第39页 |
·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金的使用存在导向上的偏差 | 第39-40页 |
·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就业岗位变化并不明显 | 第40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 第40页 |
·失地农民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应有关注 | 第40-41页 |
·失地农民对未来生活前景缺乏信心 | 第41页 |
·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款分配透明度有待提高 | 第41页 |
·农民的宅基地及住房财产权利仍不明确 | 第41-42页 |
·总体性评价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选择 | 第44-48页 |
·短期因应对策 | 第44-46页 |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 第44页 |
·开放式建设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 | 第44-45页 |
·发育农村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市场 | 第45页 |
·重视构建失地农民的参与机制 | 第45-46页 |
·长期治本之策 | 第46-48页 |
·加强对农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 第46页 |
·建立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体系 | 第46页 |
·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第46-47页 |
·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