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 ·前言 | 第8页 |
| ·甲烷的利用途径和现状 | 第8-11页 |
| ·非催化部分氧化 | 第9页 |
| ·蒸汽重整 | 第9-10页 |
| ·二氧化碳重整 | 第10页 |
| ·联合重整 | 第10页 |
| ·自热重整 | 第10页 |
| ·甲烷部分氧化 | 第10-11页 |
| ·甲烷部分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 | 第11-14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11-14页 |
| ·动力学分析 | 第14页 |
|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 ·燃烧-重整机理 | 第14-15页 |
| ·直接氧化机理 | 第15页 |
|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 第15-19页 |
| ·活性组分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反应活性中心的研究 | 第17-18页 |
| ·助剂的研究 | 第18-19页 |
| ·积碳的研究 | 第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 ·实验所用气体 | 第21页 |
|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助剂添加及成型 | 第22页 |
| ·焙烧与还原 | 第22-23页 |
| ·催化剂的测试表征 | 第23-25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 ·热重分析(TGA-MS) | 第23页 |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3-24页 |
| ·比表面积(BET) | 第24页 |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MS) | 第24-25页 |
| ·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反应活性的评价 | 第25-29页 |
|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Ni-Ce_xZr_(1-x)O_2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9-48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7页 |
| ·分散剂及助剂 | 第29-31页 |
| ·焙烧条件的研究 | 第31-35页 |
| ·还原和烧结条件 | 第35-37页 |
| ·铈锆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 ·助剂改性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 | 第37-38页 |
| ·Ni-Ce_xZr_(1-x)O_2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表征 | 第38-39页 |
| ·铈锆比对催化剂晶相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 ·助剂添加对催化剂表面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工艺条件选择及稳定性实验 | 第42-46页 |
| ·工艺条件研究 | 第42-46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Ni-Ce_xZr_(1-x)O_2催化剂表面反应的研究 | 第48-60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48-49页 |
| ·CH_4和O_2脉冲反应 | 第49-55页 |
| ·CH_4与O_2脉冲反应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 ·脉冲产物峰的分析 | 第53-55页 |
| ·氧物种的影响 | 第55-59页 |
| ·CH_4和O_2脉冲反应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脉冲产物峰的分析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 | 第65-69页 |
| 附录一 反应装置流程 | 第65-66页 |
| 附录二 标准合成气气相色谱图 | 第66-67页 |
| 附录三 质谱检测碎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