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一、引言 | 第8-12页 |
| (一)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三) 论文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五) 印度附属制度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二、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的内涵与产生 | 第12-21页 |
| (一)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的内涵 | 第13-14页 |
| (二)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4-18页 |
| (三)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 (四)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的确立 | 第19-21页 |
| 三、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的政策演变 | 第21-27页 |
| (一) “自由放任”阶段 | 第21-23页 |
| (二) 质疑阶段 | 第23-25页 |
| (三) 独立后迅速扩充阶段 | 第25-27页 |
| 四、附属学院的管理模式与办学状况 | 第27-39页 |
| (一) 附属学院的管理模式 | 第28-31页 |
| (二) 附属学院的设置要求 | 第31-32页 |
| (三) 附属学院的教学 | 第32-33页 |
| (四) 附属学院的考试和学位制度 | 第33-34页 |
| (五) 附属学院的教师聘任 | 第34-37页 |
| (六) 附属学院的学生就业 | 第37-39页 |
| 五、印度大学附属制度改革 | 第39-42页 |
| (一) 自治学院改革过程 | 第39-41页 |
| (二) 自治学院改革遇到的阻碍 | 第41页 |
| (三)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改革的重点 | 第41-42页 |
| 六、印度大学附属制度评价 | 第42-46页 |
| (一)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 第42-44页 |
| (二)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的弊端 | 第44-46页 |
| 七、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46-52页 |
| (一)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启示 | 第47-48页 |
| (二)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 | 第48-49页 |
| (三) 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启示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