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8页 |
一、论文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矛盾体系 | 第18-75页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本质及其弊端 | 第18-51页 |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 第18-34页 |
二、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 第37-44页 |
四、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 第44-45页 |
五、反全球化运动 | 第45-51页 |
第二节 世界经济矛盾体系的构成 | 第51-65页 |
一、国家与政府 | 第51-54页 |
二、跨国公司 | 第54-60页 |
三、非政府组织 | 第60-65页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矛盾体系 | 第65-69页 |
一、主要矛盾:不同国家及政府之间的矛盾 | 第65-66页 |
二、次要矛盾:跨国公司与国家及政府之间的矛盾 | 第66-68页 |
三、其他矛盾 | 第68-69页 |
第四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 第69-75页 |
一、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的益处 | 第69-70页 |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 | 第70-75页 |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矛盾体系 | 第75-92页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矛盾体系 | 第75-83页 |
一、经济与经济矛盾 | 第75-79页 |
二、中国经济矛盾的构成 | 第79-81页 |
三、中国经济矛盾体系 | 第81-83页 |
第二节 主体性—经济全球化中中国经济矛盾体系的核心 | 第83-89页 |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矛盾的主体 | 第83-85页 |
二、中国经济矛盾的主体 | 第85-88页 |
三、经济全球化中主体差异形成的矛盾 | 第88-89页 |
第三节 国度性—经济全球化中中国经济矛盾体系的体现 | 第89-92页 |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 | 第92-145页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 | 第92-104页 |
一、中国—中国人的社会存在形式 | 第92-93页 |
二、现代中国政府的建立 | 第93-95页 |
三、中国政府的宗旨:代表劳动者利益 | 第95-99页 |
四、中国政府的目的: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 | 第99-104页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 | 第104-145页 |
一、维护国家主权 | 第104-138页 |
二、避免成为“外围”国家 | 第138-145页 |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策略 | 第145-175页 |
第一节 保护与竞争并举 | 第145-156页 |
一、市场浪漫主义与市场现实主义 | 第145-149页 |
二、实行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 第149-152页 |
三、保护与竞争的辨证运用 | 第152-154页 |
四、在坚持主权前提下的主动性 | 第154-156页 |
第二节 坚持自主创新 | 第156-162页 |
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 第156-157页 |
二、自主创新之根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 第157-158页 |
三、自主创新之主干: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 | 第158-159页 |
四、以技术创新主导中国现代工业化 | 第159-162页 |
第三节 发展经济战略联盟 | 第162-175页 |
一、三极国家带来的启示 | 第162-165页 |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引发的思考 | 第165-169页 |
三、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关系 | 第169-171页 |
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统一与竞争 | 第171-173页 |
五、主动结成并发展各种形式的战略性经济联盟 | 第173-175页 |
结语 | 第175-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2-183页 |
作者声明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