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变革与建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范式的转变

导论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应进入行政法的研究视野第1-13页
第一章 非政府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3-27页
 一、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和概念界定第13-16页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行政第16-19页
  (一)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公共行政的界分第16-18页
  (二) 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观拓展了公共行政的内涵和运作模式第18-19页
 三、非政府组织与行政分权的发展第19-22页
 四、非政府组织在现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平衡作用第22-27页
  (一) 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22-23页
  (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达致行政法均衡化的重要因素第23-27页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传统行政法范式的困境第27-39页
 一、“范式”的概念及“行政法范式”的学术价值第27-30页
  (一) 范式的概念第27-29页
  (二) 行政法范式的学术价值第29-30页
 二、我国传统行政法的基本范式第30-34页
  (一) “国家行政理念”占主导地位,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第30-31页
  (二) 行政法律关系的结构性失衡第31-32页
  (三) 行政行为的单方性与非交涉性第32-34页
  (四) 行政救济手段的匮乏与滞后第34页
 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所引发的传统行政法范式的危机第34-39页
  (一)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传统行政主体的局限性危机第35-37页
  (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传统行政行为强制性的冲突危机第37-38页
  (三)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传统行政救济的有限性危机第38-39页
第三章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范式转变的理性分析第39-50页
 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理念更新第39-41页
  (一) 从国家行政理念转变为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并存的公共行政理念第39-40页
  (二) 以政府权力为主导转变为以公共利益为主导的公共合作行政理念第40-41页
 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的价值追求:由对抗到平衡第41-45页
  (一) 权力的内在平衡第42-43页
  (二) 权利的内在平衡第43-44页
  (三) 权力与权利的平衡第44-45页
 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原则的重新确立第45-50页
  (一) 行政法定原则第45-47页
  (二) 行政均衡原则第47-48页
  (三) 行政正当原则第48-50页
第四章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法范式转变的制度设计第50-75页
 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第50-55页
  (一) 现代行政主体类型的比较法研究第50-52页
  (二)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行政主体体系第52-55页
 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提升第55-60页
  (一) 从消极被动到行政参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提升的必要前提第56-58页
  (二) 行政公开: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提升的重要体现第58-59页
  (三) 服务行政: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第59-60页
 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行为的多样化第60-65页
  (一) 问题的提出: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确立第61-62页
  (二) 价值功能: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现实选择第62-63页
  (三) 立法假设: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法治化思考第63-65页
 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监督行政的有效性第65-70页
  (一) 监督行政的新主体:非政府组织第65-66页
  (二) 监督行政的有效途径:以社会权利制约行政权力第66-67页
  (三) 监督行政的有效保障:以行政程序制约行政权力第67-69页
  (四) 监督行政的新型诉讼模式:行政公益诉讼第69-70页
 五、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行政救济的多样化第70-75页
  (一) 丰富行政救济类型,扩大行政救济范围第70-72页
  (二) 各行政救济机构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行政救济体系第72-73页
  (三) 强化行政救济的力度,对权利损害应给予充分救济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后记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农艺性状QTL定位
下一篇:一个水稻双功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