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环境侵权及其救济的局限性 | 第8-17页 |
·环境侵权概述 | 第8-12页 |
·环境侵权的内涵 | 第8-9页 |
·环境侵权的特征 | 第9-12页 |
·现行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局限性 | 第12-17页 |
·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简介 | 第12-14页 |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 | 第12页 |
·同质性赔偿原则在环境侵权救济制度中的运用 | 第12-13页 |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13-14页 |
·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局限性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观 | 第17-27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20页 |
·古代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7-18页 |
·近代大陆法对惩罚性赔偿的否定 | 第18页 |
·英美国家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 第18-20页 |
·惩罚性赔偿的准确含义 | 第20-23页 |
·常见的惩罚性赔偿的表达方式 | 第20-21页 |
·惩罚性赔偿含义的界定 | 第21页 |
·惩罚性赔偿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及区别 | 第21-23页 |
·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23-24页 |
·惩罚性赔偿的实质要件 | 第23-24页 |
·惩罚性赔偿的形式要件 | 第24页 |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24-27页 |
·惩罚性赔偿的制裁功能 | 第25页 |
·惩罚性赔偿的威慑功能 | 第25-26页 |
·惩罚性赔偿的补偿功能 | 第26页 |
·惩罚性赔偿的激励功能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环境侵权救济中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6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有着深厚的国际基础 | 第27-30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适用 | 第27-29页 |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 | 第29-30页 |
·惩罚性赔偿对我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产生的重要影响 | 第30-32页 |
·对反对惩罚性赔偿的观点的解读 | 第32-34页 |
·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有效弥补现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缺陷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环境侵权救济中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制度设计 | 第36-48页 |
·惩罚性赔偿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条件 | 第36-42页 |
·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 | 第36-39页 |
·惩罚性赔偿原则适用的客观要件 | 第39-40页 |
·环境污染已经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 第39-40页 |
·被告人从侵权行为中获利 | 第40页 |
·原告提出惩罚性赔偿的请求 | 第40页 |
·免责情况 | 第40-42页 |
·如何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 | 第42-46页 |
·环境侵权救济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环境侵权救济中惩罚性赔偿的赔偿标准 | 第43-45页 |
·对环境侵权救济中惩罚性赔偿金最高额的限制 | 第45-46页 |
·其他相关制度设计 | 第46-48页 |
·举证责任正置,防止滥诉发生 | 第46-47页 |
·建立赔偿专门帐户,确保赔偿公平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