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页 |
·低NO_x燃烧技术的发展 | 第8-10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煤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机理与控制 | 第12-18页 |
·引言 | 第12页 |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2-16页 |
·热力型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3-14页 |
·快速型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4页 |
·燃料型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4-16页 |
·煤种属性对NO_x生成的影响 | 第15页 |
·煤燃烧运行方式对NO_x生成的影响 | 第15-16页 |
·NO_x的还原与控制机理 | 第16-18页 |
·NO_x的还原机理 | 第16页 |
·控制热力型NO_x的措施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电站锅炉燃烧及其NO_x排放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8-23页 |
·前言 | 第18页 |
·气相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20页 |
·通用微分方程 | 第18-19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19页 |
·动量方程(Navier-Stokes方程) | 第19-20页 |
·能量方程 | 第20页 |
·组分的扩散方程 | 第20页 |
·湍流模型 | 第20-21页 |
·煤粉颗粒相控制方程 | 第21页 |
·煤粉燃烧模型 | 第21页 |
·辐射换热模型 | 第21-22页 |
·微分方程的离散化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烟气再循环锅炉燃烧过程及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模拟软件fluent说明 | 第23页 |
·计算模型 | 第23-25页 |
·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5-30页 |
·燃烧工况和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收敛性研究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烟气再循环锅炉温度场的试验研究及验证模拟的正确性 | 第32-36页 |
·引言 | 第32页 |
·试验锅炉概况 | 第32-33页 |
·试验工况 | 第33页 |
·试验条件、仪器和方法 | 第33页 |
·试验条件 | 第33页 |
·试验仪器和方法 | 第33页 |
·锅炉温度场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主蒸汽温度以及过热气温的影响 | 第33-34页 |
·炉膛温度影响 | 第34页 |
·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 | 第34-35页 |
·温度场测点偏差的分析研究及验证模拟的正确性 | 第35-36页 |
第六章 烟气再循环锅炉NO_x生成量的数值模拟 | 第36-49页 |
·前言 | 第36页 |
·NO_x模型及模拟方法 | 第36-44页 |
·NO_x模型 | 第36-43页 |
·NO_x输运的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热力型NO_x的形成 | 第37-38页 |
·快速型NO_x的形成 | 第38-39页 |
·燃料型NO_x的形成 | 第39-43页 |
·NO_x模拟方法 | 第43-44页 |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44-49页 |
第七章 烟气再循环锅炉NO_x生成优化的数值模拟 | 第49-54页 |
·引言 | 第49页 |
·烟气再循环锅炉不同工况下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 | 第49-53页 |
·烟气再循环锅炉计算工况 | 第49-5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烟气再循环锅炉不同工况下温度场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烟气再循环锅炉不同工况下NO生成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